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大师文怀沙炮打纪晓岚

(2007-11-16 01:28:33)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香港文汇报文集

11月20日港文汇报。副刊

    近日,国学大师文怀沙曾说自己晚年做了自己最满意的两件事,一个是编了一套最大的书,还有是写了一篇最短的文。如今,他耗时20多年所编纂的《四部文明》一书终于在京城亮相。文怀沙说,此书比《四库全书》更公正客观。
    中国有盛世修史治文的传统,流佚的明《永乐大典》和清《四库全书》即是成祖和乾隆彰显盛世的文化标签。《四部文明》非国家项目,乃是文沙老老骥伏枥自主担纲的学术成果,但凭此即可验证当今时代不仅是盛世斐然,还表现出了文人拥有独立人格的自主精神。所以,文怀沙是有足够的底气炮打纪晓岚应制作文和充当乾隆皇帝“奴才”的。
    更重要的是,由于《四库全书》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需要和乾隆帝本人“文治”的虚荣心,所以在“稽古右文”的背后实际上实行的是“寓禁于征”,因而《四库全书》在文化上“立”的同时也在无情地像秦始皇焚书一样的“破”---据统计,被《四库全书》全毁掉的书籍多达2400多种,毁掉的书版8万多块。同时在《四库全书》编纂班子组成后不到10年就发生了将近50起“文字狱”。但从这些《四库全书》的瑕疵看,文怀沙老人也有资格说他所编纂的《四部文明》要比《四库全书》公正客观。据悉,在文怀老的这部文化大部头里,其中所收录的宋本《隋书》八十五卷、稿本《唐诗》七百余卷、宋本《杜诗补注》三十六卷等一批珍贵古籍都是传世孤本,是首次面世。而这,恰恰是《四库全书》所没有的,文化意义自然重大,而美国国会图书馆特意收藏这部书,也凸显该书所具有的全球文化普世意义。
    然必须说明的是,不惟笔者,就是文怀老或是其他著名学者,穷其一生也不可能细研《四库全书》和《四部文明》的内容,因而这两部书的文化价值对比,谁也不敢武断评价。但可以肯定地说,《四库全书》纵然带着历史的局限,但由于其是庞大的政府工程,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康雍乾盛世)集大成式的文化总结,其历史地位早已无可撼动。文沙老的《四部文明》赶上了好时代,使其在编修时摆脱了人治桎梏,加之有信息化的佐助,所以单凭选书的客观和孤本善本的增加只能说是时代使然的客观,并非一己之功,而《四部文明》和《四库全书》体例和书名上的相似,反倒映衬出文沙老编纂形式上的老旧和无可超越。况且,《四库全书》的“全书”也绝非浪得虚名,整书篇帙浩繁,凡3461种,79309卷,远非文怀老《四部文明》所能比。当然,文化典籍的传世属性,两部书的文化PK,终究还要时间的检验。
    说句忤逆的话,文沙老现在就对《四部文明》和《四库全书》比个高低是犯了“以今之优泥古之劣”的时代偏狭。关公怎么能战秦琼?开着坦克的士兵也是无法和中世纪的骑士对垒的。
    文沙老炮打纪晓岚同样如此。纪晓岚是乾隆的奴才不假,但那是时代而非晓岚之过。何况,封建时代君君臣臣的纲纪规范是不可逾越的,就此言,纪晓岚不当乾隆奴才才是罪该万死,做了皇帝奴才反倒是无可指责的最高道德。更诡异的是,满清一朝,唯有满族官员才有资格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汉人只有称臣的份儿。至若文怀老斥骂纪晓岚为汉奸那就有些大汉族主义了。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和王朝更替,基于历史和现实因素视为中华民族融合过程中的战争更为恰切。当然,这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折中看来,少数民族政权最初凌略汉民族政权以期改朝换代的战争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的,如北宋“靖康之乱”后被金扶持的张邦昌可以视为汉奸,如附逆满清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亦可勉强视为汉奸。而纪晓岚生活的时代,清王朝已经统治中国百余年,代表中国的正统地位无可非议。纪晓岚怎么能是汉奸呢?不仅不是,我看是彪炳千秋的忠臣。
    而从文名而言,河间才子纪晓岚是有清一代不折不扣的文宗。就是像应制而作的集体文化工程《四库全书》也并非经、史、子、集杂芜的陈列,而有其精心串联。提纲挈领的200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纪晓岚亲自写就,不仅是中国目录学的巨著,也是一部绍介中国文化和学术的导引。四库馆总阅官朱珪认为:“公馆书局,笔削考核,一手删定为《全书总目》。”张维屏《听松庐文钞》云:“或言纪文达公(昀)博览淹贯,何以不著书?余曰:文达一生精力,具见于《四库全书提要》,又何必更著书!”“一手裁定”、“一手删定”、“一手编注”《总目》或者说纪昀“一生精力,萃于《提要》一书”。文沙老固然是当今大儒,对其编纂的《四部文明》恐怕也达不到纪晓岚如此竭尽心力的地步。
    更重要的是,尽管纪晓岚并称皇帝旨意,但他也绝非唯唯诺诺的刀笔傀儡。纪连海先生研究纪晓岚多年,他对于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的功绩评价中有两条值得注意:一是应对皇帝的干扰;二是承担死亡的威胁。这说明纪晓岚在组织编纂《四库全书》时也并非完全秉承皇帝旨意,也尽可能地体现文人的良心。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这样评价:“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藉位高望重以传者矣。”这里,鲁迅先生撷取的是纪昀笔记本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评的虽是其文,论的却是纪晓岚的识见。若果纪晓岚人品不堪,鲁迅先生是不会对其赞誉的。
    至若文沙老对影视剧吃得开表示不满,其实也大可不必。抛开演义成分,这也反证纪晓岚正直知识分子的形象在民间影响深远,毕竟“百姓心中有杆秤”吧。
    评价历史人物,当抱持历史和具体的观点,对古人求全责备有欠厚道。文沙老是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历经风雨沧桑,其实比任何人都了解人和时代那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文沙老炮打纪晓岚和指出《四库全书》不足应该是文人惯有的自负吧,这样算是一种真性情的天真和可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