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观点
新华社11月14日报道
河北省承德县一家歌厅发生火灾已造成11人死亡。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4日说,14日凌晨4时许,河北省承德县一家名为“歌都恋”的歌厅发生火灾事故,已造成11人死亡。承德县有关部门领导已到现场处理情况。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调查原因要无奈的等,这种煎熬焦灼着公众的耐心和无尽追问。而被无情大火吞噬的那11名死者家属,则陷入持久的哀恸中。除此外,最让人心意难平的恐怕就是全国各地歌舞厅里的火灾一再频发,而大火竟然烧不醒经营者公共安全的记性,而这才是问题之关键。
从今年3月份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各地歌舞厅的火灾已经十余起----3月1日北京十八里店阳光五月歌厅发生火灾,导致2死3伤,火因不明,歌厅当即被停业整顿。无独有偶,3月22日北京马连道安华景苑歌厅又发生火灾,火情持续两个多小时,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3月29日,河南焦作一家印象俱乐部发生特大火灾,死亡74人...而从火灾发生的原因分析,无非都是消防措施不到位,营业场所缺乏火灾应急救援机制,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等。而每一次的火灾发生之后,无非都是“运动型”的激情执法和公文旅行式的总结教训。讽刺地说,虽然火灾发生的地点不同,每一起歌厅火灾悲剧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透过这种“相同”与“不同”,人们窥到的是娱乐场所时时存在的公共安全隐忧。就歌厅这样的娱乐场所而言,其外在装修虽然豪华气派,但内里环境确是灯光晦暗,窗帘紧闭,无论大厅还是包间,往往形成封闭密不透风的空间。而人员混杂、各类灯光集聚的自然环境极易形成烟头和电线短路造成的火灾。而每当火灾发生时,惊慌失措的人群基于条件反射的逃生欲望会不顾一切地往门前冲,导致践踏拥堵,致使死亡人数更多。这样糟糕的自然环境即使有消防设备,也很难派上用场,即使又用来逃生的消防门,也会被经营者有意无意地锁上,从而使“逃生门”变成夺人姓名的“鬼门关“,而每每在事故的调查结果上,“消防门”为何紧闭却又成为纠缠不清的“罗生门”。更重要的是,由于歌舞厅的另类性质,经营者不使歌厅“阳光化”往往带有主观故意性----要么隐藏内中不是存在的社会丑恶现象;要么逃避管理者的监管。而这种行为就不仅仅是为了节省消防成本的利益诉求,还涉嫌藏污纳垢的违法行为。
遗憾的是,对于歌厅存在的明显消费隐患和公共安全风险,甚至是某些非法现象的存在,监管者并未尽到积极的监管责任而呈现出慵懒的执行力。要么以侥幸的心理放任歌厅经营,要么就是以罚款的消极方式去冲抵公共治理,更等而下之的还有和歌厅经营者形成非正常的利益关联,任由歌厅经营者在毫无消防措施保障下涉嫌经营。事实上,公安部早在1999年就以部令的形式公布了《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内中消防安全措施规定的十分详细。其实公众心照不宣,检查一下全国各地的歌厅,到底有几家完全符合要求。所以,虽然公众消防意识匮乏,缺乏应急逃生经验也是导致火灾发生时人员伤亡的原因,但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火灾的主要担责者还是经营者和监管者。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公共突发安全事件的高发期。在这一特殊时期,凡是从事有关公共安全的市场主体,都面临着市场逐利欲望牵引和公共安全责任的抉择性矛盾。尤其在法制和法治双重孱弱的社会情境下,市场主体如果缺乏应有的自律,悲剧极有可能就会打破市场主体脆弱的侥幸心理而瞬间发生。重庆家乐福发生的促销悲剧是,承德歌舞厅的火灾亦是,都是市场主体脑髓里缺了公共安全的这根弦。而对于公共管理机关而言,其依法授权的公共执行力对监管对象处于全过程不间断的风险监控,必须不折不扣地将纸上的法治条文转换成现实的法治正义,而不能眼看着一起起的公共安全事故发生而无可奈何。就歌厅火灾事件而言,歌厅经营者基于逐利欲望而罔顾消防安全倒也符合其资本本性,而一场场无情的大火燃尽的却是公共管理者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在公众看来,管理者在火灾悲剧发生之后的介入不过是亡羊补牢,这种次优的行政救济固然必要,人们还是期望其能够吃一堑长一智,能够充分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力性,约束监管对象不再罹患同样错误。
查实还原悲剧真相,抚恤火灾苦主,严惩所有担责者,才能让公众稍稍心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