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邮政广告“陪嫁”高考通知书的商业逐利悖谬

(2007-08-02 07:46:00)
标签:

人文历史

8月2日山西晚报、中国经济时报
近日,多名大学新生向南开大学反映,他们接到的南开大学录取通知中夹带商业广告。(8月1日《中国青年报》)
    这起事件的戏剧性在于,南开大学通过邮政部门寄出的3000余份录取通知书中,邮政部门强行夹带的广告全部到了考生手中,而福建却有62名新生没有收到通知书中必备的考生注意资料。事后得知,这起广告强行“陪嫁”通知书的行为和南开大学无关,完全是邮政部门自作主张的结果。在南开大学、邮政部门和考生三方中,学校和考生则是受害者——南开大学伤及的是百年品牌声誉,考生们则在商业误导、欺骗和录取信息缺失中遭受到从精神到经济的多重损失。
    事件曝光,考生茫然、校方愤怒、公众哗然是可预知的公共后果。然遗憾的是,事件始作俑者的邮政方则缄默失言,让人备感困惑。
    邮政虽然面临体制性改革,但是其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是全球公认的,因为国家每年都对邮政给予大量的公共财政补贴。作为古今存续最久的一种信息传递手段,邮政的第一要务是在邮寄者和接收者之间当好“二传手”,准确无误及时有效地完成投递任务。即便抛开邮政部门分内的公共服务职能,由于投寄者付出了邮费,邮政部门也有必要履行自己经济人的契约职责。在本例中,邮政部门撕毁了和南开大学的经济合同关系,连带损害了校方和学生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撕毁平等契约关系的行为是犯忌的恶例,不仅破坏了法治意义上平等主体间的公正原则,也侵蚀邮政部门的职业道德。天津邮政部门恰恰越过了法治和道德的底线,南开大学和被录取新生们都有权利求诉邮政部门应负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
    邮政部门之所以故意失范,一是垄断惯性的遗存所致,二是恣肆追求商业利益的结果。
    众所周知,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邮政宛然一个巍然不动的山头。从这个孤傲的母体里诞生出电信、移动等信息时代的产儿。每一次裂变,并不改其国有性质、体制上企事业不分和公共职能模糊的身份。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邮政老矣,但其垄断脐带和气质不倒。在此情况下,邮政显然和客户之间不能形成平等的契约关系,总是不自觉以俯视的倨傲心态去处理邮政事务,服务质量当然会不如人意。虽然没有可资查询的全国邮政投递错误统计数字,但下面的两组数字可见一斑:一是据《哈尔滨市志·邮政志》统计,该市邮政部门通信质量稳定提高率达87.5%;二是据2006年11月6日《华商报》报道,西安市某邮政局投递81封信竟然有80封投错地址。表面看去,邮政部门投递质量问题都是管理惹的祸,但管理是要通过人发挥作用的,人的责任意识和态度直接决定了管理质量的高低落差。垄断已经形成了惯性,侵蚀了行业职责影响了邮政人的态度,服务质量低下是必然的逻辑结果。
    恣肆的商业逐利心态则是广告“陪嫁”高考通知书的另一主因。和虚拟空间的垃圾邮件一样,现实世界的垃圾广告信件也是防不胜防。和虚拟空间缥缈的中转渠道不同,现实世界的垃圾广告信件完全是通过邮政部门的投递渠道实现的。如果说邮政部门发送这些垃圾广告信件获利尚属无法可究的“擦边球”,邮政部门堂而皇之地在大学录取通知书里强行夹带广告就是被商业利益冲昏了头脑。透过“陪嫁”于正常信件的广告,邮政部门获得双重利润的诉求一目了然:一是正常信件(如高考通知书邮件)已经正常支付邮费,这是第一重利润;二是邮政部门夹带的广告是和广告主体利益合同契约的结果,这是邮政部门获取的第二重利润。而这两重利润是通过欺骗高校甚至是诈骗收信人的方式实现的。
    邮政部门的作为虽赢得了蝇头小利,但损害了自己的声誉,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市场自戕行为。尤其在民间邮递逐渐参与竞争打破邮政垄断的现实下,邮政部门的短视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自吞机会主义的苦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