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学子的爱心是这样变质的

(2007-06-30 08:36:36)
     昨日,中国红十字会位于成都备灾救灾中心的5吨旧衣物差不多全运走了,让省红十字会赈济部的工作人员多少有些哭笑不得的是:今年5月8日第60个世界红十字日,在11家高校同时启动的“蓉城高校博爱进万家接力活动”,收到了近8吨共10多万件高校学生捐赠的旧衣物,可其中有30%的东西居然是用过的内衣内裤和破旧肮脏的衣物。(6月29日《华西都市报》)
    爱心捐助的中心词是爱心。因此,爱心捐助体现的是捐助者与受捐者的平等与尊重。偏离着人格平等的原则,爱心捐助就异化为人性恶的嗟来之食。从成都11家高校学子爱学捐助的成果看,10万件旧衣物中有着30%即3万件的贴身旧内衣裤、发霉变质的鞋袜、充满血迹的烂球衣看,显然这些高校学子是把爱心捐助视作了垃圾桶。从这些行为后果的判断看,这要比羞辱人的嗟来之食还要让人不安,因为嗟来之食的“恶”更多体现在对弱者的施舍态度上。而学子们捐助生活垃圾的行为则是从态度到后果均无可取的恶作剧行为。
    大学学子们何以如此孟浪,随意将生活垃圾抛扔给捐助机构呢?首当其冲的还是对爱心捐助缺乏正确的理解。国人慈善意识的缺失是全民性的,乏机制性的。在这种公共氛围的瑕疵中,高校学子们误将爱心捐助当作对弱者的施舍。在居高临下的心态之下,随手丢出的东西自然是最差的。尤为进者,学子们的爱心变质还基于另类极端的从众心理,而非出于发自内心的爱心奉献。
    从人性的角度讲,人们的贴身内衣裤攸关隐私,是传统意义上的“亵衣”,充满着秘不示人的禁忌色彩。尤其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其贴身内裤和文胸不仅仅是遮羞的衣物,也蕴涵着自尊自重的礼义廉耻。学子们将这些东西轻抛出来,宛然是一种轻佻的自渎,是对受捐者的侮辱和亵渎。这绝非是危言耸听,试想,如果一个女大学生随手将自己破旧肮脏的内衣裤送给别人,岂不让人莫名惊诧?爱心是人类真纯普世的情怀,是需要慎独、修养和敦厚的个性气质来涵养的。大学学子尤其女大学生们的“爱心”变质,让人耳热心跳。最具知识素养的女大学生不再窈窕淑女,是“野蛮女性”时代的时髦惯性牵引,还是我们的教育缺失了某一环节?值得思考。
    大学生们爱心的变质其实还是生活习惯的异化所致。贴身内衣裤、汗渍的臭袜子和球鞋、沾满血迹的运动服,当作爱心捐助当然是垃圾是对受捐者的侮辱,但是洗干净了自用却是节约的美德。现代学子,女大学生们被时尚诱惑成喜新厌旧的典型,男大学生们则被懒惰绑架了节约的精神。现代学子,生活于物质丰裕,家庭关爱过份的环境中,娇宠的生活习惯无形使骄子们淡忘了勤俭节约的美德和缺乏生活自理的能力。
    不过话说回来,单纯对高校学子们捐助垃圾和爱心变质进行道德谴责也是毫无建设意义的。因为从根本上讲,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慈善意识,学校和社会也有责任。如在爱心捐助之前,组织方有义务指导学生们什么该捐、能捐,什么不可以捐等。尤其是学生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人格修养的缺陷,更是社会流俗的负面影响所致。
    针对大学生的爱心启蒙,任重而道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