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来自新浪娱乐频道的消息,5月13日晚,性格极其类似林黛玉的陈晓旭在深圳去世,今日上午(17日),她的遗体将在深圳火化。陈晓旭去世时陪伴在她身边的只有父母、妹妹和她的丈夫,其余亲友对这个噩耗几乎一无所知,除了隐约的不祥预感。
今年春节刚过,陈晓旭出家的消息就曾经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早先就有人怀疑陈晓旭是因为身患顽疾而出家,事实证明果然如此。陈晓旭生前身后留下无限唏嘘,皆因其饰演的林黛玉,已成几代“林粉”嵌入心灵的终生偶像。她的文弱气质,她的一颦一笑,是最契合原著特点的。故而众人早已模糊了现实和戏剧场景的界限,在情感上分不清谁是小旭、谁是黛玉。所以,在林妹妹挣脱红尘羁绊,皈依佛门的时候,人们不愿意去想这是陈晓旭惮于疾病痛苦和死亡恐惧所做出的一种逃避行为。
事实上,小旭之死依然验证了凡世的普遍规则,佛堂作为人间的物质形态,绝非是逃避死亡的避难场所。宗教作为一种信仰,或可给人的心灵予以莫大安慰,但并非疗治人生苦痛的良药。小旭选择出家,我看还是有疾病困扰下的无奈选择。身处红尘之中的芸芸众生如果没有思想上参破彼岸精神世界的大智慧,具体形状的臭皮囊是无法摆脱红尘羁绊的。所以,我宁愿将小旭之死视作红尘意义上的香消玉殒,而无法同佛家意义上的灵魂升天联系起来。
当然,也有明星们凭籍执着的信仰而出家。1981版《霍元甲》中的霍元甲的扮演着黄元申在脱下戏装后继而披上僧袍皈依佛门,著名歌手李娜则是在红遍天的时候而悄然在五台山出家,只留下荡气回肠的《青藏高原》在红尘回响。真要探寻这些明星皈依佛门的机缘,李娜的话或许真的让人醍醐灌顶,她说,不是出家而是回家。小旭出家时隐讳自己的病情,显然在思想上还没有“四大皆空”,因而对佛教的信仰维度还充满了凡人的牵挂。但这丝毫不影响小旭的形象,反而观照出人在现实困扰下的的复杂心态。人们扪心自问:在遭遇肉体苦痛和精神折磨的情势下,谁没有过逃离红尘的想法呢?只不过小旭作为名人的出家实践激发起众人更多的好奇而已。这既是众人惺惺相惜的心灵同感,也是一种人对生命无常与生俱来恐惧的条件反射。故在小旭逝去之后,笔者不想给其蒙上虚浮的宗教圣洁色彩,而是对其青年早逝寄予无限同情。人生在世,除却少数真正将宗教视作信仰的大智慧者,一般人还是不要遁迹佛门。那里,既斩不断人与凡世的功利纽带,更无法实现精神的解脱和升华,假象而已。
红尘滚滚,人生于斯,是很难看破的。尤其在感情方面,佛教讲求要用空观去除一切世俗的烦恼、惑、魅等情感。《椤伽经》里更是倡言八风吹不动,八风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它们能在众生性海中吹起种种烦恼的波浪,都是人在俗世中非要经历的种种情感。小旭备遭疾患困扰,情感上的苦痛人们感同身受。又岂止是去掉烦恼丝般的“出家”就能解决?
别说小旭这样的弱女子无法用想象的出家来摒除现实的苦痛。就是如千古明帝的唐太宗李世民祈望玄奘还俗来缓冲因为遴选太子而形成两派党争也难以实现。只能在聆听玄奘的法严中求得心灵的些许安慰。可见,小旭如黛玉一般的“数去更无君傲世”,虽身入佛门,但俗缘过于滞重。身历病痛,情何以堪?
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是,陈晓旭的出家让人充满了一种文化宿命感的凭空想象。由于她饰演的林黛玉形神兼备,这让人们误以为她的生命始终未能脱离“红楼一梦”的幻境。事实上,她并非情牵意惹于“林妹妹”的个人命运而不可自拔,否则就不会在现实世界耕耘人生成为亿万富姐。虽说《红楼梦》言述的“石头记”就是一部人生由繁华到幻灭的宿命必然。但那毕竟就是一出戏。当然,小旭和其饰演的林妹妹也有命运巧合之处,那就是两人的生命都那么短促,都具有打动人心的悲剧性。
伊人已逝,就让其平静的去吧。活着的人还是应该好好活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