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朋友陈一平老师

(2025-08-09 07:24:47)
标签:

情感

分类: 生活散文

我的朋友陈一平老师

                        黄争荣

认识陈一平老师,是1999年我在金山中学带高一(5)班时。他是班里的化学任课教师,体格健壮,国字脸,皮肤微黑,戴着一副方形近视眼镜,浓眉下的眼睛虽不算大,却总闪着炯炯神采。学生们常跟我说,陈老师的课像“化学反应”般奇妙——他擅长把化学原理融进生活实例,偶尔掺几句金山方言,板书密密麻麻写满黑板,哪怕字小了点,也挡不住课堂的热闹。要是谁听课倦了,他立刻甩出“杀手锏”:故意拉长语调讲个小故事,声带颤动得高昂,面部表情夸张到逗人,总能让学生们或瞪圆眼睛,或捧腹大笑,困意瞬间消散。

这份源于课堂的熟络,渐渐延伸成了生活里的情谊。2004年10月初我搬新居,他和爱人沈老师特地赶来,送了一个硕大的仿铜柱形花瓶。古铜色的釉面泛着温润的光泽,瓶中插着几株用塑料做的向日葵,看上去热烈而鲜亮。陈老师笑着说:“小黄,给你新家添点彩,祝你工作蒸蒸日上。”后来,我在恋爱中受挫,他拉着我聊起自己当年的经历,语气温和却有力量。而当我2005年9月结婚时,他握着我的手,眼里满是由衷的祝福。这些细碎的温暖,像向日葵的花瓣,层层叠叠裹着真诚。

他对身边人的在意,总藏在不经意的细节里。记得2003年9月下旬秋季运动会,我正在学校操场忙碌,突然接到他的电话:“小黄,21日的《新民晚报》‘桃李芬芳’版刊登了第二届‘尚德杯’语文教师下水作文竞赛上海市一等奖的消息。你的《读书养气》拿了一等奖,一等奖共三篇,你还是头一名!文章写得真好!”电话那头的雀跃,比我这个获奖者还要甚,让我惊喜和激动。后来,我汇编班刊《读书做人》,请任课老师们赠言。他二话不说,提笔就写,洋洋洒洒一段真心祝福的话语,还附上一首小诗:“被学生簇拥,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犹如自信的古罗马演说家那样投入……”学生们读着小诗,眼里的光像星星。我知道,那是他与学生们心照不宣的默契。我做了高中语文教研员后,在金山中学组织全区高三老师阅卷,有两次去食堂吃饭都碰到了他。他很高兴,拉着我往窗口走,买了一堆生煎、春卷、肉月饼和蛋挞,塞给我说:“小黄,这些都是食堂里的阿姨做的,味道很好,你带回去和小金、女儿一起尝尝。”那份热忱,就像冬日里的暖炉。

作为教育者,陈老师的“较真”更是刻在骨子里。他担任学生工作部主任时,除了化学课,大半时间都扑在学生身上:处理住宿违纪、规范行为偏差,我曾笑他“情绪像天气——时而电闪雷鸣,时而晴天霹雳,时而又多云转晴”。但无论面对哪种情况,他总耐着性子沟通:该安慰的蹲下来听,该解释的掰开揉碎讲,该处罚的也绝不含糊,总能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份劳心劳力,让他额头添了皱纹,鬓角染了白霜,却从未见他皱过眉。

我去过他的办公室,那本摊开的摘抄本让我至今记得——密密麻麻的字迹,行距挤得紧实,想来他深厚的底蕴与文采,全是这样一笔一画磨出来的。他还拿出几个化学笔记本给我看,“这是毕业多年的学生送的,你看这字,这画”,语气里满是珍视;台板下压着爱人沈老师的青春靓丽的黑白老照片,他笑着说:“当年可是金山区文科状元”,眼里的自豪藏都藏不住。

他对学生的牵挂,跨越了时光。我女儿读高中后,他主动说:当初我儿子读在金山中学,你很关心,在语文学习和写作上给他很多指导和鼓励,后来考上了交大。我和沈老师一直记着,很感激你。现在你女儿读高中了,我能帮上忙了。做作业有困难或没听懂,可以随时问我。女儿加了他的QQ和微信,无论是作业困惑,还是人际烦恼,他总能耐心解答,还常夸她“有思想、有个性”。有次女儿从他家辅导回来,红着眼圈说:“陈老师说‘小黄,我要帮你帮到不能帮为止’,从来没人这么跟我说过。”后来女儿顺利通过合格考、考上大学,他比我们还欣慰,送红包表示热烈祝贺。

生活里的他,活得通透又热忱。我曾听说他酒量惊人,教研组里无人不佩服,便写了小诗逗他:“您擅长化学反应,何止一瓶?千杯不醉,万杯不倒,即使醉了倒了也不怕,因为有心爱的花儿伴着……”他读罢朗声大笑,后来却认真说:“年纪大了,得顾着身体”,真就少喝了。他见不得邻里争执,市场上遇到摊主口角,总会上前劝和,不是看热闹,而是实打实帮着化解矛盾。作为区政协委员,他常为民生和教育提议案,字字句句都透着“履职尽责”的分量。

更难得的是他对讲台的执着。多年前有机会去一所高中学校当校长,他却婉拒了:“校长要来回奔波,行政压力大,我心脏也不太好,还是站讲台踏实,跟学生在一起最开心。”后来,他不再担任学生工作部主任,也从没听过一句后悔。2024年8月退休前,为了赴学生“早六点半问问题”的约定,他每天早早开车去学校,比所有领导到得都早,在办公室工作一个多小时才见其他老师来,只轻描淡写一句“习惯了”。

三十八载教学生涯,他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关爱学生,桃李满天下,被学生视作良师益友。他多次获教育局嘉奖,2023年9月还获评金山区“匠心教师”。退休后,他去市区带孙女,和爱人及老同事或老同学一起去旅游,却总记挂着我和女儿,时不时发微信问问近况,让我多鼓励女儿,提醒我工作不要太忙太累,说:“人到中年了,你一定要注意工作节奏,保养好身体,为家庭,为女儿,更为你自己。”还和我分享一些好文章、有趣的视频以及和学生的聚会照片。

2007年1月我写过一首打油诗,把他爱人和儿子的名字嵌了进去:“林花盛开香满园,秉公办事眼界宽。一马平川勇高攀,自比哲人心神安!”如今想来,这几句恰是他的模样——对教育一腔赤诚,对朋友一片热忱,对生活一份通透。去年8月29日下午,金山中学工会为他举行了退休欢送会,晚上我有感而发,写了两首打油诗送给他,表达对他的祝贺。“三尺讲台卅八年,桃李芬芳遍四海。一身正气多方才,荣休心平笑颜开!”“爱生如子常带笑,化学反应幽默潮。路见不平一声吼,参政议政水平高。”我感谢他26年如一日的关心与鼓励,唯愿他退休后的日子,安康顺遂,喜乐常伴。

2025720日下午第一稿

81日下午第二稿

86日下午第三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