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推荐材料
他在写作黄金期“回望”故土
解放日报 栾吟之 2025-09-14
作家胡学文人到中年,在写作“黄金期”终于动笔写下最熟悉的乡村,回望他记忆深处的人与事。仿佛完成了这项人生议题,他才可以开启新的文学远行。

43万字的长篇小说《龙凤歌》,是一曲为亲人、为自己,也为读者而作的“长歌行”,有关传统乡土,也有关情义与温情。这部作品不同于任何乡村文学,农村生活在胡学文笔下真实细密又如梦似幻,像是一幅笼罩在轻烟薄雾中的唯美风景画,让我们透过四代人近80年生活的时间缝隙,感知时代的洪流与人性的力量。这是新阅读时代,作家馈赠给读者的一份质朴的礼物。

“打月饼”写尽乡村情义
(2025-09-12 07:20)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推荐材料
白鹿洞随想
张锐锋《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2日)
  白鹿在历史中奔跑,它没有呦呦鹿鸣,却有着群山回应。鹿被铭刻在石头上,但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和一座千年书院站在一起。“白鹿洞书院”五个大字,被明代学者李梦阳题写在一个白色浑朴的石头门楣上。明弘治年间,李梦阳出任江西提学副使,经常受邀来这座书院讲学。一次,正值山门前石坊初建,他挥笔写下“白鹿洞书院”,落笔超逸,结构严谨,力道遒劲,时间是:明正德七年仲冬月吉旦。
  山溪在旁边奔流,带着时间。这山溪中有着过去和现在的双重倒影,让我们看见这座书院的起点上站着的唐代李渤、李涉兄弟。这是两个痴迷于读书的年轻人,他们在这里苦读,和旁边的山溪、大山一起思考。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推荐材料
中国文化里的秋天
钱念孙《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2日 )  
秋,多么美好的时节。春发其华,秋收其实,五谷丰登,岁物硕成,怎能不令人心生喜悦?秋高气爽,登高远望,银杏红枫,五彩斑斓,怎能不让人赏心悦目?
  秋天的到来,仿佛几杯酒落肚,既给人飘飘然、醺醺然的自洽和满足,又极易让人感时叹逝,生出诸多离愁别绪和人生哲思。且让我们踏入中国文化蜿蜒起伏数千年的浩瀚山脉,在古老而又苍翠的密林里开启寻幽览胜的探秋之旅。
悲秋
  早在中国文化垦拓精神荒原、培育最初种苗时,吟咏秋天的诗句便破土而出,它稚嫩而茁壮、清纯而劲秀,呈现一派挺拔俏丽的风姿。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推荐材料
让每个孩子都闪闪发光
解放日报 李果 2025-09-12
我挺幸运,从刚刚工作开始,我就锚定了一个正确的方向,那就是追求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李果

李果是一位扎根乡村教育四十载的教育工作者,他有一个梦想——让放牛娃能吹着牧笛去放牛,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

以下是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中心学校校长李果在“一席少年·教育论坛”上的演讲。

忘不掉那些黯然的眼神

从1985年至今,我已经从教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推荐材料
谢君豪:演员的信念
解放日报 诸葛漪 2025-09-12
62岁的谢君豪一如既往地勤奋。今年,他先后带着话剧《天下第一楼》《Skylight天色》来到上海,并凭借《天下第一楼》摘得壹戏剧大赏“最佳男演员”奖。

他说:“一生与无数观众在同一晚有着三个小时的共同经历,我很幸福。”

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谢君豪被一群年轻人围住,“我喜欢您演的酒剑仙”“我初中时看《天外飞仙》”。

与他们一一合影后,谢君豪等车去剧场彩排。他望向窗外的石库门:“那是亭子间吗?”他的思绪回到20年前:“我在上海拍了好几个月《长恨歌》,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推荐材料
当我们读经典,我们在读什么
文汇报:2025-09-12
主持人:马兵(评论家,山东大学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对话者:阿乙(作家)畀愚(作家)陈鹏(作家)陈集益(作家)雷默(作家)赵坤(青年评论家)

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会被选择,会被人一遍遍地重读

马兵:21世纪已经过了四分之一了,在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人们总会有总结的冲动。上世纪末《亚洲周刊》曾约请作家和学者推选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其中前十名顺序为鲁迅的《呐喊》、沈从文的《边城》、老舍的《骆驼祥子》、张爱玲的《传奇》、钱锺书的《围城》、茅盾的《子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推荐材料
AI时代,如何成为不可替代的智慧教师
——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国小学教师育人现状调研与思考
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1日 )
编者按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当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校园,传统课堂的粉笔灰与无形的数据流碰撞、交织,改变着教育生态与图景。如今,社会的育才需求、家长的殷切期望,把对广大教师的期待提到了新的高度。2022年发布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要求,持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并提出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队伍。鉴此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推荐材料
父亲应野平用笔墨叩问天地精神
解放日报 陈俊珺 2025-08-29
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现实主义创作的代表人物,应野平集画家、诗人、教育家多重身份于一身。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筹建时,他以首批画师身份投身艺术创作与教育。

今年是应野平诞辰115周年,上海中国画院为其主办了“尽写河山万里情——应野平艺术展”。

记者在展厅专访了应野平之子、资深出版人应黎声。在他心中,父亲是谦谦君子,笔下却有千钧之力。

造化神奇到笔端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推荐材料
我们也在取经的路上
——专访《浪浪山小妖怪》艺术总监陈廖宇
解放日报 龚丹韵 2025-08-29
暑期档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票房口碑双丰收。没有炫酷的3D特效,也没有刻意营造视听奇观,却引发了观众的普遍共鸣,“小妖怪”究竟做对了什么?

无名者的史诗

写给99%的普通人

《浪浪山小妖怪》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4个主角自始至终没有名字。小猪妖、黄鼠狼精、蛤蟆精、猩猩怪……这些以物种命名的角色,构成了一部献给无名者的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推荐材料
如何在DeepSeek在场的情况下,依然做一个评论家
文汇报 樊晓哲 2025-08-22
评论家丛治辰近日推出了新作《文学的窄门》。他与李敬泽、李洱、淡豹进行了一场关于批评的对谈。他们谈到身为一位文学批评家的职责;为何在AI时代,我们仍需要做一个批评家?批评与作家、作品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等话题。

对谈人: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李洱(北京作家协会主席)

淡豹(作家) 丛治辰(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主持人:小鱼(脱口秀演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