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个人对解决雾霾的一些建议

(2015-12-24 09:58:19)
标签:

雾霾

解决

分类: 老百姓经济学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霾是一种天气现象,也称灰霾(烟霞),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的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 北京解除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清晨起来,本以为空气会好转,雾霾会散去,没想到雾霾更加疯狂了,室外混沌一片令人恐怖,走了路上胸口憋闷,有种窒息的感觉。 此轮重污染过程已经持续了4天,昨天北京地区的PM2.5普遍达到500微克/立方米左右,部分区域接近700微克/立方米 个人对解决雾霾的一些建议
实际上,雾霾的问题早就存在了多年,而且每次当空气不好的时候,总有人会出来说话,这是因为汽车多啦,工业污染了,等等。
但有趣的是,收费之后,也没见到改善。

我们看看美国,油价跌到2.7元一升了,为何它也没有严重雾霾呢?
http://finance.sina.com.cn/zl/international/20150318/135421749679.shtml
这个文章基本说明了许多的手段。

而我们国内最缺乏的,恰恰是对石油的质量的监管。
过度垄断下的石油巨头们,不愿意改良油品的质量,只愿意去加价,或者是不断地提高使用者的成本。
这样的操作下,雾霾能不严重?
中石油多次荣膺“亚洲最赚钱公司”的称号,去年一年的净利润高达1071.73亿元,却屡屡抱怨业绩亏损,钱不够花。中石油在年报中称,公司的炼油业务连年亏损,原因是“受原油价格上升及国内成品油价格未完全调整到位影响”。 
中国石化发布2014年年报 化工业务亏损22亿元 2015-03-23

对于目前的国内雾霾,个人觉得,不能只怪消费者和汽车使用者,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油品质量问题。

看看这个网友的调查:
http://tieba.baidu.com/p/3732945605
左边的是国内的油,右边是德国的油。两种油闻起来气味都不同,国内的气味比较大,很刺鼻,而德国的味道则淡了许多,其中主要是因为硫的含量区别很大。
其次,我们国家用的原油是世界上最差的中东原油。中石化中石油用的是二十几美元一桶的原油,而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北海布伦特原油,中国石化是断断不会购买的。但中国定价机制,却和北海布伦特油紧密挂钩的。
还有,发达国家汽油售价里包含了各种费用(养路费,燃油附加税,高速路建设费等),所以人家的高速都不收费的,并且同一规格的汽油国外要比国内便宜,质量还比国内好,还包含了各种费用在油价里……这是什么道理啊?
我们国家的油品升级和别的国家真正的油品升级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仅仅加了几分钱的添加剂,就是油品升级了,燃油价格也提升一个等级……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标准汽油,汽油牌号分为92#、95#汽油。表面来看,国产汽油牌号貌似优于美国汽油,但为何大家普遍反映国产汽油品质远低于美国呢?
这个问题的奥妙在于中美两国汽油牌号的制定法则不同。美国汽油标准则是按照“马达法”来制定的,而国内汽油标准是按照“研究法”来制定的。辛烷值代表汽油抗爆性能高低,“马达法”辛烷值测定条件苛刻,更贴近于汽车在高速、重负荷条件下行驶过程中汽油的抗爆性;而“研究法”辛烷值测定条件温和,反映汽车缓慢行驶时汽油的抗爆性。
对同一种汽油,其研究法辛烷值比马达法辛烷值高大约0~15个单位。研究表明,中国研究法标号90号相当于美国马达法标号的82号;中国研究法标号93号相当于美国马达法标号的85号;中国研究法标号97号相当于美国马达法标号的87号。也就是说,国产最好的97#汽油,仅仅相当于美国品质最差的87#汽油。虽然辛烷值只是汽油重要指标之一,不过国内油品质量与美国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个人比较同意这位网友的看法,我的结论是,解决雾霾,首先要打破石油供应的垄断,允许石油的自由贸易。其次是对油品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达标才能够上市销售。
而对汽车限制发展,或者是说为了空气质量而只对消费者进行收费,这根本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即使把私家车全部禁止了,但是如果在路上跑的公交车,货车,出租车里烧的都是些低品质的油,雾霾能解决吗?答案呼之欲出。不应该把企业应该负责的部分,交给消费者负担;也不该用“亏损”的报表,来将明显高于全球市场的价格进行粉饰。国企应该更多地放开它垄断的权力,让市场说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