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农民工库存 |
分类: 老百姓经济学 |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底农民工的总量为2.74亿人。今年10月末商品住宅待售面积约4.4亿平方米,折合约440万套;商品房待售面积6.8亿平方米,折合约680万套。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理论上10%的农民工实现市民化,就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商品住宅市场的库存压力。
让农民工进入商品住宅市场买房,支付有困难。做个测算:当前全国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约为6500元/平方米,如果按照90平方米估算,加上税费、装修等费用,保守计算一套房子总费用为50万元。
据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月发布的数据,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2864元。如果平均一个农民工家庭有两个人工作,其年家庭收入约为5万元,房价收入比达到10倍。30%的首付,也要拿出3年的全部家庭收入,如果考虑税费和装修等费用,负担也挺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让农民工在城市能够买得起或租得起房,必须要有政府的补贴。比如让农民工可以购买和租住保障性住房、对购房家庭给予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还可以采用租买混合的共有产权模式。
个人对于农民工去库存,保留中立。首先,农民工多数都没啥钱,要鼓励他们去库存买房,就必然要盘活他们身上的资产。那么农民身上最大的资产是什么?农地。
户籍换土地还是统一收购后换城市房子去库存?两者都有弊端。前者是支付能力的危机,后者是粮食安全的危机。一般过于边远的土地,不值钱,拿了也没用;但接近城市的,假如是耕种中,补偿只是住宅的1%,怎么让农民工有钱去库存呢?
因此,农地的流转必须是农民工区库存的必须条件。而农地的补偿评估,也是一个大问题。究竟该如何评估和流转?如何让农民工拥有可以支撑房贷利息的土地收入?这都是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讨论农民工去库存之前,农地流转抵押租赁都是要先解决好的制度问题。
前一篇:个人对解决雾霾的一些建议
后一篇:中国该不该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