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公积金社保取消降低缴费 |
分类: 老百姓经济学 |
先看一些新闻:
1,三亚市民魏某向商报反映称三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局下午3时才开始上班,给前来办事的群众带来不便。13日下午,商报记者到三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局了解获悉,该局工作时间从2012年7月开始根据三亚市政府调整机关作息时间有所调整。该局有关负责人称,市民最好提前咨询清楚再过来办事,以免耽误时间。
2,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三公经费可谓是俭省,该单位三公经费及会议费财政拨款支出为0元。据悉,广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共6个单位173人,在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表中,内容“空白”,而且情况说明中也明确表示,支出决算为0。
9月份广州新的公积金贷款额度昨天上午一放出就被“秒杀”,连上个月还相对“充足”的公积金下属住房置业担保中心也在昨天上午贴出告示称,“本月额度已用完”,只能接受预受理。
=====================================================
个人建议,取消公积金管理局.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首先,公积金这东西本来就是一种惠民的政策.管理局却是连续限制提取.而且贷款额度也屡屡告急.这样还保留该局有必要吗?
倒不如取消公积金政策,居民每月还能少交点钱.住房公积金是职工基本福利“五险一金”中的“一金”,即城镇在职员工缴纳的长期住房储金,最明显的用途就是买房住、租房住.而事实上提取公积金租房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是提取来买房以获得优惠的贷款.
而近几年来,公积金管理方面频频爆出各种新闻,早在2009年,广州公积金中心就爆出人均管理费27万.
与其让这个中心继续存在继续被质疑,降低政府公信力同时又帮助不到市民,还要继续缴费,何不干脆取消,降低居民负担呢?让市场的回归市场就好了.大家贷款都统一到银行去.
二,关于社保
微信朋友圈里也在流传一篇文章,“退休后要再活27年,才算不白交社保”。文中以2011年度北京市职工的平均工资为例,月平均工资为4672元。因此2012年: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上限为(2011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14016元;下限为1869+2803=4672元。
文中假设白领小王在北京工作且长期定居,月薪是一万元固定不变,连续交满了3 0年养老金,那么他的养老保险费总额是:10000元×28%×12个月×30年=100万,其中个人缴纳部分是28 .8万元。文中称,他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第一部分是28 8 0 0 0元/16 8 = 170 0元,第二部分是4 6 7 2元×3 0 %= 14 0 0元,总共领取1700+1400=3100元,如果他要完全拿回所缴纳的养老保险100万元,要再活27年才算保本。
社保部门了解,这一计算方式根本的错误在于,误用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是以退休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人历年缴费的月平均工资的加权平均数作为计发基数,即上述计算第二部分养老金的公式中,应该用小王30年后退休时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和小王月平均缴费工资10000元的平均数进行计算,而不是用目前的社会平均工资4672元计算。等于他在计算时只取了一个数值,而遗漏了30年后的社平工资数值。以此计算,得出的结果自然也是错的。
================================
个人意见:
我以为,社保养老金回本要多少时间,这个其实算来没意思.关键问题在于缴费是否合理.我相信买过社保的都知道,你必须购买了养老,才能同时购买医疗保险.而且,社保缴费按照的平均工资,永远高于真实的工资水平很多(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从2014年7月1日起,以2013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社会保险待遇和征收相关的缴费标准。2013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468元;2013年广州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5808元)
因此,个人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改变缴费的捆绑式消费.我们每年都在谈如何减少国家负担,如何去降低居民的支出.而如果社保和医保可以分开收费,缴费标准能按照个人实际工资收取,那就是最大的减少国家负担和降低居民支出的方式了.
我的建议是:
1,取消社保和医保的捆绑消费.建立独立的购买机制.对于居民,可以自由选择只购买医保或者社保的其中一项.当居民需要购买社保领取退休金时,可以一次性按照退休当年的退休金领取标准,一次性交够30年的社保,然后退休.
这样的好处就是最大程度减少了居民的支出和国家的负担,而且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工作流程.
2,根据个人缴税工资单来确定缴费标准,缴费按照个人完税后工资的5-15%收取.这样的计算,大家都能更加清晰知道自己该缴多少,减少社会民众不满的声音.
这是个人的一些观点,希望能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