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真假lv思考杂谈 |
分类: 老百姓经济学 |
经济半小时节目链接
看完了文章,有两点让人十分在意:
1,案值8100多万,总共6000件的名牌。
也就是说“真货”应该是13500元一件。
2,犯罪嫌疑人供认,进货100多,卖出去1000多。
3,货物高仿,消费者无法从外形认出。
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我们打击冒牌固然重要。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究竟谁才是暴利呢?是掌握了品牌的国外厂商,还是那些卖高仿货的小商贩?
做工和质量一样,提供售后服务,但价格却只能达到正品的几分之一,这到底是该怪谁呢?
犯罪,固然必须受到制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否又是“中国制造”的悲哀和无奈?产业链的上层,拿走了大部分的利润,而受害的是消费者乃至中小厂商(无力缴纳加盟费者)。
为何原厂却没有太大反应?一方面,低收入的人无法承担真货的价格原厂又希望能促进消费欲望;另一方面,担心被质疑的心态也很正常(为何高仿几十几百元就能买到你卖几万的货?)。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