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以史为镜看香港股市楼市

(2007-06-05 23:56:45)
标签:

以史为镜

股市楼市

分类: 老百姓经济学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唐太宗李世民在贤臣魏征死后说出这段话以示怀念。
  香港1997年的股灾,在当时一片荣景的经济表现面前,因亚洲金融风暴突然掩至,恒生指数在一日之内大泻1,439点,跌幅达13.7%,股市市值两个月之内蒸发21,000亿,缩水三分之一。炒输股票的香港股民接连自杀,据报载一年内自杀股民达13人。股灾的骨牌效应,还推低楼市。股灾后,香港楼市在短短一年内,大跌七成,超过10万名业主成为“负资产”,直至今日,楼市还未恢复元气,整体楼价只回复至97年的约60%,仍有逾6,000名业主未脱离“负资产”之列。
 
1973年香港股灾
1973年香港股灾是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亦是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规模的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
恒生指数由406.32调整至1972年1月27日的323.95后,继续扶摇直上,到年尾12月29日上升至843.40,不足一年时间上升1.6倍.
股市大跌
进入1973年,市场继续疯狂,于3月9日高见1774.96,于三个月内再上升1.1倍,市场出现一些如「消防员到交易所救火」、「鱼翅捞饭」、「教师文员辞职全职炒股」等社会怪现象,而牛奶收购战进入高潮,置地利用股民对股市知识缺乏,宣布一送五红股,当年股民没有「除息」、「除权」的概念,不知送红股实乃数字游戏,争相抢购,加上当年股票过户需时,冻结大量置地股份造成市场假象。当置地除权时股价调整至六份之一,再加上市场出现假冒合和实业股票,担心所持股票成为废纸引起市场恐慌。4月4日税务局突然在各大报章刊登「买卖股票之盈利须纳利得税」,人心更加不安。
踏入1974年中东发生石油危机,香港实施灯火管制,和记洋行受到股灾波及,1975年9月,和记国际召开股东大会,董事局要求股东供股以解除公司的财政危机,但被汇丰银行所代表的股东所否决,而债权人则正循法律途径要求清盘。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董事局被迫接受汇丰银行的建议,由汇丰银行注资1.5亿港元收购和记国际33.65%控股权,汇丰银行成为和记国际的大股东,由「公司医生」的韦理(W. R. A. Wyllie)入主整顿。
恒生指数下跌至1974年12月10日150.11,跌幅达达91.54%,只及1969年时的水平,而1774.96的高位则要待1981年的1810才略为打破,其后再跌回其下,要待1986年四会合并及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及引入外资经纪行才正式站稳其上。
 
87年股灾,恒指累积大跌逾四成,而单是10月份已急挫四成。事隔10年的97年金融风暴,恒指累跌三成,单是一周内已急跌3100点,总市值蒸发超过八千亿。两者均令香港股民大受打击。
 
1997年香港董特首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呼吁香港市民不要买楼,结果楼价应声大涨,香港人大骂特首误导,但是,应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1998年香港楼价大跌.香港房地产在1998年崩盘之后,有一些市场研究人员总结说,连街头的老大爷老大妈都开始炒地产了,房地产已经到了比较危险的时候股市也是这样,连下岗职工都开始大量进入了,股市就开始下滑。让我吃惊的是我亲身的感觉,帮我照顾孩子的阿姨知道我做房地产报道,一定让我帮她看看能否买个经济适用房做投资。就连从事的和房地产业八竿子打不着行业的老公也在一天突然对我说,我有一个朋友有一些钢沙,你看哪个房地产商能要,我听了立马“晕倒”,老公笑着说,有那么严重?好,就算我没说。我“晕到”的是,几乎全民房地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