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方生活美学代表作之一:《生活的美学》(2005)

(2013-04-07 17:47:00)

   http://s6/mw690/3f9733e0gd9c236369215&690

由安德鲁·莱特与乔纳森·史密斯共同主编的《生活的美学》2005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两位主编并非纯粹美学家,而都是伦理学研究者,但他们以敏锐的眼光集结出版了西方学界第一本生活美学文集。这本文集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的主题就是生活美学,它既是对传统哲学美学研究的领域的拓展,传统的哲学美学领域被惯例性地限定为要去理解艺术作品,又迈入了美学需求的一个崭新的领域,这个新领域也就是更广阔的世界自身。”[i] 文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生活美学的理论化”、“欣赏日常的环境”与“发现日常的审美”。这本文集不仅从理论上开始探索生活美学的“本质”、社会审美的“观念”与生活美学的种种“日常属性”,而且,还将日常环境美学作为生活美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加以探索。更有趣的是,该文集继续探索了许多生活美学的崭新领域,包括体育、天气、嗅觉和味觉、食品等等。在这个意义上,不仅当今的体育运动被视为一种广义的后现代艺术,我们日常生活所经历的天气变化本身也带有了生活美学的意义,而且就连对美食本身的“色、香、味”的品味都被纳入到了当今西方生活美学的研究视域。

    如果仅从生活美学本质来看,“在生活美学之中所欣赏的属性,既不完全是客观的,也不完全是主观的。它们就是所经验事物的属性,而不是从我们经验世界当中抽离出来的物理对象”。[ii] 这种“主客本合一”的审美经验即被视为是引发感性的,又被视为一种有想象力的理解,它们即是在生发美感的层级上来说,也是在产生愉悦的层级上来说的。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这些西方美学家给予了“生活的美学”或者“生活的艺术”以更新的意义,成就了日常生活本身的独特审美价值。这就为西方的美学思考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这个维度直面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领域:审美并不仅仅被视为是超日常的,它同样也是依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轨迹的,这也旁及到了生活当中的伦理与审美的深层关联。当今西方的理论家们探讨了生活的道路及其结构的问题,但生活美学家们则更青睐使用审美而非伦理来作为日常生活的基调。做出这种选择的重要理由就在于,他们开始关注从生活中浮现出来的审美范畴,而这些范畴恰恰定义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