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故事516:放生大会

标签:
我的随感录每日一故事随感小诗樟青校园 |
分类: 每日一故事 |
放生大会
选编:樟青
第一次听说,有这样一个放生大会。细细咨询,原来放生大会已经办了好几次了。施主们在一号那天,把一些鸟雀集中起来,在马家镇附近的小丹山上一起放生。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师兄弟都挺高兴的。智惠师父却说:“表面上不错的事情,实际上并非如此。”我想来想去,觉得智惠师父多虑了,放生怎么想都是一件好事。
又快到一号了,智惠师父对我说:“戒嗔,到时,我们一起下山去看看放生大会。”我点头答应。戒痴和戒尘两个小师弟,也嚷着要去看看。师父同意了。
一号那天,赶到马家镇,天刚微亮,镇上的人已经很多了,街上到处是拿着鸟笼子的施主。我不由赞叹,有那么多鸟儿被放生,可见施主们的向佛之心。
来到小丹山,我们吓了一跳,放生大会的规模比我们预想的要大很多,参与放生的近千人。施主们都在交谈着,每个人都有一张喜悦的脸。
突然,智惠师父始对我说:“戒嗔,你去问问施主们,鸟是从哪里来的?”
一位施主告诉我,鸟是从山下的花鸟市场买来的。又问了几位,一样的答案。我不由得心情沉重起来,原来智惠师父的担忧并没有错。
有一位施主恰好是在那个花鸟市场里做生意的,他告诉戒嗔,自从有了这个放生大会,鸟儿的需求量大增,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抓鸟,才能供应得上。
礼炮声响,明媚晨光下,千鸟齐飞。我看到了一张张满意的笑脸。
总有人咨询拜佛的姿势有什么要领。其实,形式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注重形式,而没有用一颗心,恭敬地拜佛一千次又怎么样?你的心依然留在佛堂之外啊!
【读后感】1、旁门入者非本真,南辕北辙大妄心。从心流出如来法,悲智并起是妙音。——戒嗔小师父说得多好:“如果只注重形式,而没有用一颗心,恭敬地拜佛一千次又怎么样?你的心依然留在佛堂之外啊!”
2、重温故事,不禁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想到了心中的教育,想到了魂牵梦萦的教育:
佛陀,研究苦与苦的拔除;医生,研究病与病的消除;教育,研究悲智与悲智的并起。学生离开学校,带走的应是愈加健美的体魄,不断并起的悲智。
真教育,与功利无关;真教育,此时无声胜有声;真教育的终极意义,在于让人心清净自在,让世界和谐幸福。不是吗?!(《教育,您该干什么?》)
【相关阅读】1、从心流出,随缘应化;无怨无悔,无始无终……(《美丽的歧视》)
2、旁门入者非家珍,心中流出最妙音。寻枝摘叶莫执着,无智无得立大根。(《从心流出》)
3、随性最耕众福田,从心流出是真言。情深意切入佳境,无虑无思天外天。(《随缘随性亦随喜》)
4、暑往寒来,无怨无悔,慈母般的与生俱来;春风化雨,从心流出,将学生引入无边的智海。(《你是天才》)
5、我进一步读懂了“千法万法,钻研教材第一法”:不仅因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还因为“钻研教材”,是一切教法的“母法”。(《“研读教材”与“研究教法”》)
6、是啊,“快乐地思着”!这“思着”,首先,应该是快乐;其次,应该是快乐;第三,还应该是快乐!因为,从心流出的快乐,最美丽,最真诚,最圆融。(《下校小记》)
【后记】1、“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遍地读,也便会有一个不断成长着的哈姆雷特。”朋友们,一起重温“每日一故事”,留下一句“读后感”——可以是名言警句,也可以是感慨顿悟。好吗?
2、本文故事选自《戒嗔小和尚讲故事》(书禅雅社);选入时,略有删改。
——初稿于201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