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半年总结选股失利价值陷阱次级波动 |
分类: 投资总结 |
忙碌中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不小心半年已过去了。上半年投资情况很不如意,应该是近几年最为糟糕的半年。按自有资金算,亏损18.4%,按全部资金算亏损9.6%。是该好好总结一下。
一、投资基本情况
去年底持有三股,汇川技术、康得新、金卡股份,其中汇川技术仓位占比达近60%,本金、融资额度均为100%仓位。
1月2日,减仓一半汇川,融资换入长信科技,长信自3月11日停盘(重大资产收购)至今。这笔资金为融资仓主要部分。
另一笔融资资金经康得新、电科院、片仔簧、骆驼股份多次换手后于6月份还款。换股很失败,没有一个成功的。
自有资金买入的金卡股份,后来换股为中汇股份、斯莱克;一半汇川股份,于2月底换为新大陆;新大陆随后急跌,卖斯莱克补仓,终于将自有资金全部集中到新大陆。5月份将新大陆割肉,换为金宇集团。
最新持仓为长信科技(43.6%)、金宇集团(27.4%)、盛达矿业(23.3%)、康得新(5.7%)。
以自有资金为基数,亏损前三位股票的亏损率为新大陆23.5%、康得新5.9%、骆驼股份5.4%,盈利前三位股票的盈利率为长信科技9.3%、汇川技术5.95%、金宇集团5.31%。
上半年共操作15只股票,资金换手率3.4倍。
二、亏损原因
1、选股失利
康得新在年初大跌,期间媒体不断报道光学膜价格大跌,公司澄而不清,无奈换股。换股三次,失误三次。而康得新年报、季报公布后,却发现毛利率、净利率并没有明显下降,也就是说,光学膜价格并没有大跌。
自去年8月以来,对股票基本面的研究跟不上,备选股欠缺,个股基本面不过硬时,持股只能走向集中,集中到不能再集中时,仓促换入的股票基本面不过关,于是一再失误。
2、价值陷阱
在新大陆一只股票的亏损额,创下个人投资历史之最,是上半年总亏损额的约1.3倍。新大陆预告13年全年业绩大增,分季度算,三季度大增、四季度井喷。加之春节前后二维码利好不断,因此做出了二维码主业“井喷”、公司业绩进入暴发期的判断。
此后股价大幅下跌,介于对其业绩的坚定看好,选择了持续加分仓。到年报、季报公布,才知道自己踏中了价值陷阱。公司业绩“井喷”的实际情况是:三、四季度业绩大增主要来自房地产业务,而地产业务没有可持续性、一季报显示房产有滞销迹象。此时,股价已跌得面目全非,无奈之下只能割肉换股。
3、次级波动下的融资
自2月底以来,以成长股为代表的创业板指进入次级调整。收盘指数最大跌幅为21.4%,当时持有的汇川、骆驼、新大陆收盘价最大分别下跌35.4%、23.15%和43.4%。新大陆固然大跌,但其他成长股同样损失惨重。这实际是成长股次级下跌的结果,只是新大陆加重了亏损。
两融交易是双刃剑,是盈亏放大器。此前一直没解决融资交易下次级波动问题。一直拿着,次级波动指数下跌20%~25%,满仓融资条件下,自有资金就会损失40%~50%(上半年的实际情况是,2月20日最高盈利26.4%,到5月21日最大亏损26.4%!)。次级调整结束、股价回升的时候,融资额度已缩减,无力回本了,融资亏损变成了净亏损。
这个问题不好解决啊,研判次级波动,决定融资行止,又跑到技术路线上去了;按价值思路一路拿着,次级下跌实际上又承担不起。两难。
4、价格止损
汇川、骆驼、新大陆跌幅那么大,如果及时价格止损,何至如此?去年设定的15%/20%止损,今年以来没有执行,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投资理念的冲突。
持仓股票下跌了,是该加仓还是该止损?选股的出发点是价值,如果真的选对了,则下跌是低成本买入机会,如果选错了,价格止损则是自我保护的良好手段。难就难在,选中的价值股有真有伪,辨别真伪需要时间,而股价领先于基本面,单纯从股价下跌无法确认价值真伪。严格执行价格止损,必然要错过真价值股,不执行价值止损,在伪价值股上又要吃亏。
归根到底,又回到了价值分析的能力。就自己目前的水平,严格执行价格止损是必要的。
三、应对措施
1、需要尽快提高自己的价值分析能力,并且手上要始终保留有足够的备选股。
2、融资资金的使用,还是得考虑趋势因素,融资死多风险大,次级波动抗不起啊!
3、持仓不能多于6只,也不能少于4只,本仓和融资仓分清楚,本仓2~3只股,融资仓2~3只股。
4、操作前要把该做的功课做到位,多研究,少操作。多少次的操作结果证明:看似非换不可,换一圈下来却发现,还不如不换。
5、目前手上的股票,金宇、盛达、康得新基本面良好,中报业绩增长明朗,加之大盘总体平稳,继续持有。
就在昨夜,长信科技发布公告,资产重组失败,今日复盘!尽管小小地有点失望,但这个是运气,投资不能依赖运气,择机分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