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复盘
(2012-04-01 20:57:33)
标签:
操作总结投资收益差强人意估值模型操作系统静观待变杂谈 |
分类: 投资总结 |
一季度,大盘指数冲高回落虎头蛇尾,沧海的收益也是差强人意。上证指数季度涨幅2.88%,创业板指-6.99%,沧海投资收益9.7%。失手于东软一季报预测,收益率三日内从22%跌至10%以内。但躲过元月初创业板大跌,仍跑赢大盘,也算小有安慰吧。
1月19日以70%仓位进场, 1月30日(节后第一天)加至满仓。买入理由,一是熊四反弹或牛一初升确认;二是关注的几只小盘股大跌,出现了较好的价值买点。3月1日调整持仓结构,东软载波成为重仓股。3月6~8日,追随上证指数“小双顶”,全仓进出,操作有失水准,调整投资组合效果尚可。
一季度的主要收获是建立了自己的估值模型。估值分析是投资的关键,是必须要拿下的。然而主攻FCFF估值法数月,最终的结论却是太繁杂、不实用,选择放弃。但宝山不能空回,明白了构成价值的三要素是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方法只是工具,无论什么方法估值,内在价值始终是这三要素函数。沧海从这三要素出发,以PEG估值法和永续价值公式基础,建立了自己简单实用的估值模型。经测试,对中小市值的成长股和周期股效果很不错。至于大盘股的估值,以后再学习思考吧。
一季度还看了《熊市,价值投资者的春天》、《笑傲股市》、《财报就象一本故事书》等几本很实用的书。《…春天》一书的内容与书名并不相称,但是在论述定性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安全边际的原理及操作方面独具一格;《笑傲…》是趋势投资经典书籍,CAN SLIM是其选股核心思想,沧海欲探求的大牛股基因正在其中;《财报…》则把几大报表及其关注点讲述得浅显易懂……下一步需要重点充实定性分析方面的知识,已购的几本新书要在二季度读完,已读过的几本相关经典书籍还须反复地读。
一季度的失误仍然源于投资理念和操作细节。
1.19买进时没有制订严谨的操作计划,只顾买、不顾卖,没有筹划好买入后是长期持股、还是搏阶段性反弹。于是当3.6小双顶出现时匆匆出局,8日又匆匆买回,惊弓之鸟式地瞎扑腾了一回。3.14大盘大跌,3.23跌势完全确认,明知60日线必破,却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招致收益折损大半。现在看来,既然无法确定行情的性质是熊四反弹还是牛一初升,就不能在二者间押宝,而应先按熊四反弹操作立于主动,待破60日线后视行情演变再做取舍。类似的情形去年11月就出现过,至12月底被动出局时付出的代价是20%,也造成11年亏损。被同一块石头拌倒再次,这块“石头”仍然是投资理念,在价值投资的长期投资原则和熊市搏反弹之间依旧摇摆不定。四月份务必要制订自己的操作系统,成熟与否先建立起来,不妥之处留待以后在实践中逐渐思考完善吧。
由于忽视了东软财务费用(存款利息)的季度不均衡性,从而对其11年四季度和12年一季度的业绩做出了严重失真的预测,两次失误操作造成的损失至少是总资金的20%。修正措施:在《追踪复核》表中,以单季“净利润率”取代报告期“利润率”一栏,以便提醒自己关注非主营损益。
在卖出时机的把握方面,多次失手于过早出手并矫枉过正。目前股市容量已远大于从前,行情滞重,“V”形顶和底已极难见到,卖出时需要耐下心来等待趋势形成、反抽确认、再破位后再行动。基本面良好的股票,在下跌时一般滞后大盘见顶(或破位),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