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沧海买入了一个投资组合,并设定了年内允许亏损额度为10%—15%。截止昨日,帐面亏损接近15%,选择止损出局。
今年以来,沧海一直在学习实践价值投资,读了大量价值投资方面的书籍,初步掌握了价值投资的理论和方法,但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今年所做实际就是理论学习和实践验证工作。实践验证需要时间更需要交学费,但前提是不能因此造成重大亏损。设定的底线到了,只能先撤,验证的事就先走观察思考之路了。
因为股价下跌就抛出,不是价值投资的做法。沧海没有解决的是熊市价值投资问题,既然无法回避,只能选择面对。
趋势分析找的是市场技术顶(底),估值分析寻找的是估值顶(底),两者出发点和方法完全一样的,结果也不一样,但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赚钱。技术顶(底)无法准确预测,估值底何尝不是一样。熊市当中什么都可能发生,价值10元的股票,6元应该算有投资价值了,但是在熊市里面,谁知道6元以下还有没有5元、4元、甚至2--3元?如果估值顶(底)和技术顶(底)见合,这是最好的,比如巴老69年清盘是从估值的角度做出的选择,正是估值顶和市场顶的见合。可惜这种情形并不多见,更常见的是两者的严重偏离,表现为牛市涨到匪夷所思、熊市跌到你不敢相信。比如,07年的大牛市,如果从价值的角度早就严重高估了,但疯牛的脚步依旧强劲;目前的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远低于06年,甚至达到了05年、接近了08年熊市大底的水平,但现在就是牛熊之交的大底吗?恐怕没人敢这样说。当两者严重偏离时,也许尊重市场更现实一些。
投资大师们的理论中没有熊市的地位,他们只论估值高低无视牛熊起伏。但是在A股市场中,无视熊市长期持股明显有问题。
价值投资的理论都是来自美国,那里有成熟的价值投资环境。沧海此前的做法来自于大师们的理论和方法,是理想化的价值投资,但A股市场与美国市场毕竟不同,所以在坚持价值投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必须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
对照一下道琼斯指数百年K线图,除了1929--1932年和1973--1974年,美股可以说没有熊市,数年的盘局之后就是持续的上涨。
1929年的熊市,道指最高点为1929年9月3日的386.1点,最低点为1932年7月8日的40.56点,极限最大跌幅是89.5%。
1973年的熊市,道指最高点为1973年1月1日的1067.2点,最低点为1974年12月6日的572.12点,极限最大跌幅是46.3%。
价值投资大师中,只有格雷厄姆经历了1929年的大崩溃,格老遭受重创,几乎破产。这也是他身为价值投资之父,但投资成就并不如理论般突出的重要原因。
经历过1973年熊市的大师有好几位,代表性的人物是巴老和费雪。巴老在熊市来临来选择了清盘离场,躲开了熊市也成就了价值投资的丰碑。费雪等没躲开,但损失并不大。
林奇十多年的基金经理传奇没有遭遇熊市,所经历的数得着的大跌是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所以林奇在价值投资大师当中年复合收益率是最高的。
巴老、费雪、林奇等人的投资生涯中,或者只经历过一次小规模的熊市,或者完全没有经历熊市,他们对熊市不屑一顾也就太正常了。
A股市场则完全不同。92年以来历次熊市的极限最大跌幅分别为:92年熊市72.9%、93--94熊市79.1%、01--05熊市55.5%、07--08熊市72.8%。A股所有熊市的跌幅都超过了50%,跌幅都比美国73--74年熊市大。
沧海认为,如果那些价值投资大师们面对的市场是A股,他们也必须要解决熊市问题,正如巴老在1969年要选择清盘。
熊市是沧海进行价值投资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就是失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