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业板几个共同点vs最大共同点是高市盈率
(2014-02-27 15:55:48)
标签:
创业板纳斯达克共同点苹果微软 |
分类: A股基本情况/政策 |
纳斯达克市场(NASDAQ)建立于1971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纳斯达克市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第一阶段的是一个柜台交易的证券自动报价系统,相当于中国的三板市场。NASDAQ市场真正得到迅速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第二阶段。
中国创业板市场设立之初就将二板与三板(后来的新三板)区别开来。成立才4年多的中国创业板,与第二阶段的纳斯达克市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1.最大的共同点是高市盈率
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的大量高科技公司都是微利,甚至是还没有盈利的公司。1998年底纳斯达克市场平均市盈率就已经高达93倍(而同期纽约交易所仅为21倍)。到2000年3月,美国6只市值最大的股票中,有4只在纳斯达克交易,平均市盈率高达120倍。而且,当时纳斯达克市场有两成市值是由1999年初才上市的公司组成,而他们中3/4仍未有盈利,因而没有市盈率。2000年泡沫破裂前纳斯达克市场见大顶时的市盈率高达81倍。【赟注:很不正常的市盈率,后来暴跌80%说明什么呢?如果扣除微利公司,仅计算每股盈利0.1美元以上的公司,情况又很一样!目前纳指在4300多点高位,其创业板中的微软、苹果等这些伟大公司的市盈率仅12倍左右,说明什么呢?】
中国创业板目前真实业绩下的市盈率超70倍,中小板方面市盈率30多倍。详见《A股目前估值pk全球牛市高点估值》
2.市场波动剧烈
美纳斯达克经历了“从1000点到5000点再到1000点”的大轮回。在1995年至2002年期间,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1000点起步,在5年不到的时间内一路走高至5000点,但又在短短2年半的时间里,迅速回落至1000点附近,在短期内走出了一波巨幅震荡的走势。但仔细分析,纳斯达克指数从1000点涨到5000点用了4年8个月的时间,而纳斯达克指数从5000点跌回到1000点,仅用了2年半时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再从1000点回升到现在的4000多点,用了13年时间。
中国创业板指数虽然同样波动剧烈,但受主板影响仍保留“牛短熊长”的中国特色。创业板指自
2010年6月1日1000点起步,当年12月20日创业板指就创出历史高点1239.60点,但此后就进入长达两年的调整,一直跌到2012年12月4日的585点。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本轮从585点见底回升中,到2014年2月11日创下1559点的历史高点,累计涨幅达263%,上涨已有14个月时间。
3.规模扩张迅猛
1975年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公司即达2467家。经过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增长高潮后,1984年上市公司突破4000家,1995年突破5000家,1997年底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达到5556家。市值方面,1985年底,纳斯达克市值为2873亿美元,1999年底达到52046亿美元,增长17.1倍。2000年3月,纳斯达克市价总值最高时一度突破6.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股票市场市价总值的1/5。2002年纳斯达克市场最低谷时期,市价总值曾低于2万亿美元。
中国创业板设立短短4年,尽管其间新股发行暂停一年多,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仍是由开板时的28家迅速扩充至355家,数量增长11倍;总市值从不到1400亿元,暴增至接近1.5万亿,扩大10倍。中国创业板市值规模已经超越英国创业板(AIM),仅次于美国纳斯达克。
4.走势与主板不同步
5.培养“伟大公司”的牛股摇篮
纳斯达克市场在1971年2月8日开盘,当月收到英特尔的融资申请,1971年10月13日首期融资820万美元。此后1980年有苹果公司上市,上世纪90年代上市的有思科、微软、朗讯、雅虎、亚马逊,2004年谷歌上市,纳斯达克市场是这些伟大企业的孵化器。【赟要特别提醒的是,目前纳指在4300多点牛市高位,微软、苹果等这些伟大公司的市盈率仅12倍左右,说明什么呢?】
中国创业板几时可以出苹果、思科、微软、朗讯、雅虎、亚马逊、谷歌等这样伟大企业?
是否在下面的牛股中出现:9只个股的市值破200亿元:碧水源、乐视网、华谊兄弟、蓝色光标、智飞生物、掌趣科技、光线传媒、汤臣倍健(300146)、汇川技术等/近年涨幅超300%个股:中青宝、乐视网、掌趣科技、富瑞特装、蓝色光标、易华录等???咱们中国创业板中出伟大企业的几率是否会超过1%?(据证券时报网整改)
《A股民比港股民幸福极了vs 港股有520仙股和640破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