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尘思说(17-18)

(2007-08-10 19:15:33)
标签:

峻毅的博客

随笔感悟

文学原创

新散文

爱情

婚姻

结婚证

峻毅

分类: 散文★随笔
红尘思说(随笔集)
 
 
【17】爱没有永远
    “爱没有永远”是我游览莫干山的最大收获,我从了解莫干山命名与剑池来历,从莫干夫妇的爱情故事中,感悟出了“活人的爱,是不存在永远的!”
    常听到有说在宣誓“我永远爱你”,实质上就是最虚伪的假话。
    “爱”与“相思”不同,相思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行为,而爱则是一种具体实施行为,是要付之行动的,是需要有实体目标互相取悦的。所以说“永远想你”或“永远思念你”,我都能相信,惟独对“我永远爱你”深感其虚伪。
    两个相爱的人,如果有其中一个先走尽人生路,另一方就没有了实施爱的实体了,那么这爱也就终止了!这爱就不可能是永远了,除非如莫干夫妇,为爱殉情,死死相守,这才可以说是永远。而现实社会中,能如莫干夫妇的有几人?尤其是嘴上总挂着“我永远爱你”此番甜言蜜语的人,其背后的爱情景点,充其量如同流入剑池嗣后逶迤远去的四叠飞瀑,让竹林绿海遮盖其真实面目,难觅其真实的踪影,那还有什么可信啊!
    我真羡慕莫干夫妇,说是为剑献身,实是为爱而殉情。一生能这样为爱情而死死相守,能流芳百世地让后人唱响这动人恋歌,能让这大地高山用她们特有的连绵青山,和荡气回肠的剑池飞瀑为他们的爱情作千古不变的见证,这样的人生还不完美吗?

 


    【18】后悔与忏悔 

后悔?后悔只是该做的没做,而造成的损失或过失,后悔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却做了的事感到伤心,懊悔。

佛经里面说;“悔箭入心,坚不可拔”,后悔像一支箭,刺穿了你的心拔不出来。也就是,你一辈子都要被后悔的箭伤害!我认为后悔基本是非常负面的,所以我行事处世似乎没有不与后悔为伍。

从佛教思维的角度来看,忏悔与后悔是非常不同的!忏悔是发自内心的觉悟,把自己的遗憾和过失用某种方式表示出来以获得原谅和心理平衡。

“忏悔”是“泊来品”,是“混血儿”,那是印度的梵文跟中文结合后一个很巧妙的名词。“忏”字是来自印度的梵文“忏摩”,然后加上中文的“悔”字。“忏悔”真正的意思是要人们“断悔”,要求断两个悔。一是断掉后悔之心,因为后悔心会一直折磨你、一直伤害你,应把它彻底切除。二是不要忘记,要断除那个让你后悔的原因,也就是要除掉那个造成你后悔的行为。

然而,我们再听听徐荣泽博士在讲“EQ情绪的九种自我管理能力”时,其第八种能力,讲的就是“忏悔”——在基督教的信仰里面,它则强调原罪,所以你心中的罪恶感越强烈的时候,你渴望得到上帝拯救的心就越迫切!这个时候罪恶感跟上帝的拯救结合在一起,那种宗教信仰的感应力是最强的了。佛教刚好相反,佛教认为不可以有罪恶感,罪恶感会让人自暴自弃,罪恶感会障碍禅定的开发。不妨去体验一下,任何人有罪恶感,或对任何事情感觉到后悔、感觉到遗憾,如在修禅定,修到要紧的地方,就会卡在那里,禅也停住不能生起。所以佛教是从非常实际的观点来看后悔、看待罪恶感这个事情。因此所谓的忏悔就是要断除罪恶感,断除后悔之心。有了这第一个还不行,以后做了坏事不要有罪恶感,那会越做越坏,就会很麻烦了。所以第二个是不要忘记,要断除那个后悔的原因,也就是要断除那个造成后悔的行为,也就是说,要改过迁善,要将功补过。佛教讲忏悔是很积极的,反对后悔的,我们不能强调罪恶感。

这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可以用一个很直观的实例来看。两个孩子犯了同样的过失,一个妈妈看到孩子过失的时候,不假思索,随口以把对丈夫的怨恨作为给孩子的定型责怪打骂:“你看!你这个坏胚子!你爸爸这样子,所以你也这样子!”这一下子把孩子定位在坏胚子这个框架里。这种方法教导孩子出来的孩子,除了变坏之外,没有变好的机会了,因为你已经把他定型了。此时,罪恶感就植入了他的心中。罪恶感是绝对会障碍一个人的善根的开发,所以佛教里面是反对罪恶感的教学。另一种方法,当看孩子有过失时,先用亲情关心与他联络情感,让他感受到父母没有鄙视他,再慢慢地开导他,让他接受帮助,改正错误。

其实,对人都不应该这样,何况是对孩子。应该是用比较积极的、乐观的、鼓励的方式。我们在体会佛法本质的时候,对忏悔的处理要从正确的角度来切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