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禁止外语形式的外来语

(2011-01-03 13:10:37)
标签:

英语

出版物

文化

分类: 杂文时评

撰文/姜汉忠

新加坡《海峡时报》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的报道,题目是《北京将铲除“英语蚂蚁”》,其中引述了该报记者对我的采访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我在英语蚕食汉语方面的观点。今天的《参考消息》摘要翻译刊登了这篇报道。

不过,我需要补充的是,该报报道中引用反对禁止英语词汇或者缩写进入汉语出版物的一派观点时似乎并没有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吸收外来语的形式。反对禁止英语等外来语进入汉语的人说,吸收外来语是语言自身更新的一部分。这部分人还举例说,英语就吸收了汉语单词,诸如口头(kowtow)、金桔(kumquat)、关系(guanxi)。据此他们认为汉语禁止英语外来语是没有道理的。

实际上我们反对的不是外来语进入汉语,我们反对的是把外来语原封不动地拿来用在汉语当中。还说反对禁用英语单词或者字母进入汉语的人所举的例子。人家吸收汉语的词汇,并非在出版物印上汉字。我们有谁在美国的出版物中发现有实际意义的汉字在里面呢?除非点缀性的汉字,人家是按照汉字的发音拼写成英文,最终这个外来语还是以英语形式出现而不是汉语形式。再比如日语、韩语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日语将外来语写成片假名,韩语则将外来语拼写成韩语字母,写出来跟韩语一样。汉语从未排斥过外来语,就像其他语言没有排斥外来语一样,这无需什么大学教授来集解疑释惑。就我所知,世界上恐怕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印刷出版物原封不动地用另一种文字来表示某个思想或者物品的。

 

再者,如果英语单词或者字母可以出现在汉语当中,其他语言中的词汇一旦被吸收是否也要原封不动地采用原来源形式呢?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下去,汉语中是否也该出现日语、韩语、俄语、希伯来语等语言的缩写呢?按照这个逻辑,“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不应该写成“克格勃”,应该写成“КГБ”,“摩萨德”也应该写成希伯来语。其他语言的外来语如果不是按照没有几个人懂得的形式出现在汉语当中,那该怎么办?归根结底,还是要翻译成汉语才可以。为什么只有我们国家的出版物对英语单词或者字母网开一面呢?是我们太时髦还是太前卫?过去我们在吸收外来语方面是很有一套成功经验的,比如英语的“truck”,翻译成中文就是音译加意译——卡车,“tractor”也是音译加意译——拖拉机。当然还有完全音译的,比如“tank”,汉语是“坦克”,“lazer”,汉语是“激光”,德语的“Nazismus”翻译成“纳粹”,法语的“Internationale“翻译成“英特纳雄耐尔”。之所以很多人对禁止MP3、GDP、WTO等那么反感,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没有按照汉语的习惯下像翻译“坦克”、“激光”等词汇那样翻译好,当甩手掌柜的,让英语单词或者字母直接出现在汉语出版物当中。一句话,不是我们禁止外来语,而是禁止原封不动地以外语形式出现的外来语。

 

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并非是什么跟谁过不去,而是政府相关部门履行职责的一种表现。只要我们恢复过去的传统,下足功夫把一种需要吸收的外来语翻译好,是完全可以做到既吸收了外国需要引进的词语,又保持了祖国语言的纯洁。

二〇一一年元月三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