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姜汉忠
姜汉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873
  • 关注人气:24,7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仓促进城“杯具”多

(2010-03-06 15:01:52)
标签:

婚姻

围城

文化

分类: 人生启迪

撰文/姜汉忠

 

三八妇女节快要到了。每年到这个节日,很多与女性有关的话题就会集中谈上一阵子,无外乎女性健康呀,女性生活呀,女性社会低位呀,女性就业呀,当然还要包括婚姻。这恐怕是永恒的主题。

 

电视连续剧《结婚十年》在电视上播放的时候,我妻子看了好几遍,她非常喜欢。而我从旁经过也断断续续看了一点,但是不连贯。有个朋友跟我说,身在婚姻围城的人都应该看看这部电视剧,这对婚姻双方都是很有益的。于是,前几天妻子又从朋友那里接来光盘看,而且还看了好几天,当然了我也跟着了几集。除此之外,我还跟妻子看了《新结婚时代》、《王贵与安娜》等与恋爱婚姻有关的几部电视剧。

 

婚姻是什么?这不难回答。这是男女走向成熟一种选择。当然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那些不选择婚姻的人就不成熟。既然是成熟的人,那么从作出选择那一刻开始,他或者她就应该知道做什么或者怎么做才能自己的婚姻走向圆满,做什么或者不怎么做才能让婚姻避免变成“杯具”。

 

在我看来,世界上还没有哪个人——除了别有用心者以外——选择婚姻的时候不希望自己一辈子幸福快活。可是,这从道理上讲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使自己没有经历过,看别人的婚姻,对此也是应该有所了解的。所以,准备结婚或者刚刚结婚的人都会作出这样的表示,那就是永结百年之好,可是仅仅有这个表示就能如愿以偿吗?仅仅有这个海誓山盟就是能保证你的婚姻不出现危机吗?

 

说实在的,不论人们如何对天发誓,不论新婚之时,当事双方怎样如胶似漆,那毕竟是一种表示——嘴上的表示并不能代表现实抑或是一种新鲜劲,一种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冲动。此时当事双方对未来的憧憬多于对婚后即将到来的种种现实的应对准备。换句话说,人们在即将结婚的时候,更多地是做一些物质上以及身体上的准备,对心理上是否有了充分的考虑,恐怕很少有人顾及。我将这称作婚姻心理准备不足。

 

我看到一本杂志介绍一个年轻姑娘,非常向往小资的爱情生活,与心爱之人结婚之后,以为一切都将按照自己的意愿展开,吃饭要到餐厅订饭,穿衣要穿名牌,不仅如此,还要定期与亲朋友好友举行盛大聚会。可是,没过多久,她这种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原因很简单,小两口收入有限,无法承受这种小资生活的开销。丈夫多次劝告,他那年轻、娇贵的妻子就是不听,没有办法,丈夫只好住单位,吃单位食堂。这时候,妻子才知道,敢情婚后生活不像自己想的那样浪漫,也不是光谈情说爱就行了,没饭吃也是要饿肚子的。后来,妻子终于认识到了现实的无情,于是她也提起菜篮子到菜市场买菜,也学会了与小商小贩讨价还价,也知道买便宜东西。从那以后,夫妇生活又恢复了平静,虽说少了不少浪漫,却多了几分感情。

 

正是由于进入围城之前内心世界没有认真思考过“结婚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以至于很多夫妇在遇到现实问题时不知如何是好。也正是这个原因,很多人将结婚一年称为纸婚,此时婚姻磨合期尚未过去,两个独立生活很久的个体如今在一起生活,其可能遇到的问题可不是一两句誓言是所能解决的。这个过程就是磨合。有的时候可能会短一些,有的时候则很长,甚至超乎人们的想象。婚前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所产生的影响往往决定着磨合期的长短。可以这样说,心理准备越少,磨合期就越长。倘若这种准备几乎为零,那么婚后生活如何不说,各位也能够猜得出来——一个红证很快就会换成另一个红证,不过是离婚证罢了。

 

现在回到本文开头。《结婚十年》中所展示的是正是这样一个结果。夫妇双方由于互不相让而谈判离婚,谈判财产的分割方案,谈判孩子的归属。此时此刻,恕我不敬,这哪里像一起生活过夫妇,简直就像两只老虎在抢食,顶多比老虎文明一些罢了,可是结果却是一样的,那就是撕心裂肺,人性荡然无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难道是双方结婚草率吗?不是,难道是或男或女不愿承担家庭责任吗?不是。说来说去,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双方都没为这场婚姻进行心理调适,也就是说没有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用句俗话讲,就是做了一锅夹生饭。可以想象,夹生饭能好吃得了吗?能不损害当事双方的健康吗?

 

所以,我建议,那些准备走进婚姻围城的人,可先要问问自己,你在心理上准备好了吗?一半在城里,一半在城外,那可是很不自在的一种状况呀。很多矛盾由此而生,很多“杯具”更是由此而发。

 

二〇一〇年三月六日

———————————
如需转贴或者转载,请您拨打电话010-68996306或者按照公告栏上的其他方式与我联系。未经许可擅自转贴转载的,本人将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著作权法以及其他法律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