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吻”的来历谁知道?

(2010-02-12 21:50:12)
标签:

情人

接吻

来历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撰文/姜汉忠

后天,一年一度的情人节就要到了,而且恰好就在中国农历大年初一这一天。

说到情人节,就不能不说情人,而说到情人,就会提到情人节不可缺少的动作——接吻。最近有一个小伙子因与女友“吻瘫”一美国机场而被告上了法庭——接吻的力量可真够大的呀。既然接吻有如此神奇的作用,那您知道“接吻”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


科学家知道人类如何接吻,也知道接吻的时候身体会有什么反应,可是人们第一次抿起双唇接吻到底是为了什么,时至今日还是不得而知。


接吻——当然是情侣间的接吻了,其动作涉及头部和颈部的三十四块肌肉的收缩。其中下颌可是头部唯一能够活动的骨头。另外值得一提就是口轮匝肌。口轮匝肌,也称口括约肌,位于口裂上下唇周围。口轮匝肌可以看成是环形的肌肉,分成内外两个部分。内圈为唇缘、外圈为唇缘外围。口轮匝肌内圈收缩时,紧闭口裂会呈抿嘴的表情,外圈收缩,并在颏肌的作用下产生撅嘴的表情。接吻开始,唇舌丰富的神经末梢将信号传递给大脑,从而产生一连串的动作。血液冲向双唇,全身发热。唾液从唾腺涌出。也正是这一原因,很多人发现对方的接吻动作往往给自己留下湿漉漉的痕迹。接下来,血睾酮水平迅速提升,大脑中会释放出内啡肽和催产素一类“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接吻之时,血压也会上升,心律由每分钟七十增加到一百二十。当然,接吻还会带来热量消耗的提高,每分钟达到六卡路里。相形之下,看书看电视的时候,每分钟只消耗一个卡路里。

 

不过,接吻并非总是那么轻松,有时还相当劳累。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在波兰的化妆专家密丝佛陀对口红的持久力进行试验。她找来很多志愿者让他们成双配对进行接吻。别看接吻是很多人巴不得的事情,可是时间一长,好事也让人疲劳又烦躁。没办法,密丝佛陀只好找来机器取而代之。接吻机上有一对橡胶唇。两“唇”使劲并置在一起,如此这般一遍又一遍。连续接吻对保持着美国接吻最久记录的夫妇显然不那么乏味,他们将近三十一小时的纪录是前年在英格兰举行的一个音乐节上创造的,当时大约三万名出席音乐会的人同时接吻。在前年在捷克举行的一次接吻马拉松上,一对叫马尔蒂娜和彼德的情侣激情接吻长达四十二小时零三十分钟。不过,是否成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还不得而知。


接吻的动作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位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人——大约是百分之六十五,接吻的时候是头向右歪。此君在公共场所观察接吻长达两年之久——没遇到麻烦算他走运。他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更有一些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得到结论,多数人接吻的时候喜欢轻轻点水。新英格兰地区的人热情奔放,接吻问候的几率远比别处的美国人多。在美国,有相当的工作人员吻过一起办公的同事。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美国有四分之一的狗主人跟自己的宠物接过吻。中国有没有这般接吻,还没有好事者提供统计资料。


研究人员至今也不知道,接吻起源于何时,也不知道所为何故。不过,到目前有不少说法可以供人们参考。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推测说,接吻是对吸吮乳头的反哺。人类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认为,根据对人以及很多种动物的观察,接吻可能是从嗅味动作演变过来的。问候的时候用鼻子嗅味,而要完成这个“嗅味”过程需要双方鼻子摩擦或者面面相嗅。也有人说,抿起嘴唇是从口对口喂食演变过来的,这种说法有时候被称为“吻食”。母鸟给自己刚出生的儿女喂食就是这个样子。有的资料说,我们祖先在进化过程中也有过类似“吻食”的动作。后来,随着人类的进化,人类祖先再也没有抿起双唇喂食的动作。这种动作何时开始又何时结束,专家没有给出更多说明。虽然如此,习惯却保留了下来,这样做不是为了什么别的目的,就为了好玩儿。

 

一百年前,人类学家信誓旦旦地说,马达加斯加以及波利尼西亚和非洲的人以及芬兰部落和特立尼达多巴哥的人不接吻。现在的学者承认,这世界上多数人还是接吻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混乱的结论,不是别的,就是接吻方式多种多样,什么动作算接吻,什么不算,还真够费思量的。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一位人类学家造访了靠近巴布亚新几内亚岛的特罗布里恩群岛——现在叫做基里维纳群岛。他经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接吻由鼻子与颈部摩擦组成,抿起双唇咬住对方的双唇、面颊和鼻子,拉头发,然后是咬眼睫毛。这也算接吻?


尽管没有证据显示接吻对人的下颌、面颊和鼻子有害,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一切都可以万事大吉了。数以百万计的细菌会通过接吻情人的口腔传播。大多数人虽为善良之辈,也没有做歹的动机,可是接吻确实是感染普通感冒和流感的最好传播途径。你的情郎哥早饭吃过面包抹花生酱。一旦他口腔卫生打扫不及时就跟你接吻,而你恰恰患有过敏症,那样一来你就该受罪了。接吻能有效地将一个人的口中物传给另一个人。这一说法也许能对古埃及的词源学作出一点解释。据专家考证,法老年代的埃及人把“吃东西”说成“吻东西”。对今天的人来说,这真是“吃”“吻”不分呀。可也是,对鸟来说,都是嘴对嘴的动作,很难分得开。如此说来,比起现代人来讲,也许古埃及人对接吻的起源更了解吧。

 

〇一〇年二月十二日

———————————
如需转贴或者转载,请您拨打电话010-68996306或者按照公告栏上的其他方式与我联系。未经许可擅自转贴转载的,本人将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著作权法以及其他法律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