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离不开狼”说明了什么?
(2009-04-24 16:38:03)
标签:
狼梅花鹿文化 |
分类: 人生启迪 |
撰文/姜汉忠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条旧闻,觉得挺有意思,当然或多或少也给人一些启发。
美国阿拉斯加州靠近北极圈一带,有一种宝贵的资源——梅花鹿。说起梅花鹿,美国人对其关爱有加。原因很简单,梅花鹿浑身上下都是宝。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梅花鹿有一个天敌——狼。以前,梅花鹿整天让狼追得疲于奔命,而被狼咬死的更是不在少数。对此美国人真是心疼死了,怎么办呢?于是,美国人想出了一个“高招”,对梅花鹿搞了一个“倾斜政策”,把梅花鹿生长区的狼统统消灭掉。梅花鹿没了天敌,被咬死的鹿没有了。可是谁曾想,梅花鹿的死亡率依然不减当年。
那么,鹿到底死于谁“手”呢?细察之下方才得知,过去梅花鹿被狼追赶,“锻炼身体”完全是出于无奈。现在狼没有了,鹿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体质焉能强壮起来?过去狼是梅花鹿优胜劣汰、优生优育的执行者。现在狼没有了,体质差、有传染病、跑不快的鹿无法淘汰了,非但不能优生优育,传染病还迅速蔓延。怎么办?美国人只得重新引狼入“室”,恢复其原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看来,梅花鹿要想活得好,还真离不开自己的劲敌——狼的追逐呀!
前两天,从山西来了两个出版社同行,说是来向我“请教”。说来说去,就说到了做著作权贸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问题。我跟他们讲,除了出版社和图书的品牌,操作者的品牌也是很重要的。就著作权贸易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而言,一名实际操盘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角色不仅需要与外界沟通,还要有十分强大的亲和力,这样人家才会跟你做生意。我就跟他们讲,我以前也是不善交往的人,可是接手这项工作之后,我不得不作了改变,变得跟以前完全不同,不仅敢讲话,而且还善交往。我经常碰到这样的同行,他们说自己性格内向,不喜欢跟人家来往,甚至惧怕交往。他们十分喜欢这项工作,也知道交往对这一行来说十分重要,可就是改变不了自己。
其实,不光是工作要讲动力,学习也是如此。我认识一些人朋友,很是羡慕他人水平高,总想改进自己的知识储备,可是一说到学习就说没时间,就说心态静不下来。每当社会和单位有什么“风吹草动”的时候,他们就忐忑不安,唯恐自己被优化掉。还有的朋友经常抱怨在单位尽做一些“无用功”,虽然忙得脚朝天,可是却看不到什么效果。不过,风平浪静之后,这些朋友似乎又“好了伤疤忘了痛”,有空不是去参加什么饭局,就是去歌厅唱歌,要么就是逛商场或者侃大山。说到这类事情,他们兴致颇高;要说学习,满脸愁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有个朋友想换工作,找到一个单位,人家二话不说就婉言谢绝了。
其实,不光工作学习是这样,日常生活也要有动力才行。有个朋友中午吃饭后经常跟我一起出去散步。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按说散步应该是不错的一项运动,然而,不管多好,也要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我这个朋友身体不是很强健,据朋友自己说,睡眠尤其不好。睡眠不好有多方面原因,适当锻炼不够不能说不是一个因素。除了调整饮食和生活状态,每天腾出点时间散散步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我给朋友讲梅花鹿的故事,朋友也认同这个做法,可是就是坚持不下来,不是今天有事情,就是后天买东西,结果每个星期七天,能坚持三天就算不错了。这样一来,睡眠无法改善,身体也难以强壮起来。一旦需要身体强壮的时候,又觉得应该锻炼身体。一言以蔽之,如果总陷于空谈——羡慕——焦虑——再空谈这样的恶性循环中,长此以往,我看他们羡慕的东西永远也成不了事实。
不论怎么说,还是个动力问题;没有动力,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会失去活力,人没动力不工作,不学习,连身体都懒得活动,动物也不例外。那么,这种动力从何而来?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吗?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事实证明绝对不是——不论是梅花鹿还是我的同行和朋友的例子都说明,最大的动力来自于近在眼前的巨大威胁。
试想,没有群狼追赶,梅花鹿就不用奔跑,没有困苦的生活,人们就不会想起来革命。换个角度说,就是一个物种,一个人要让自己强大就必须时时处于危险和困难之中,摆脱危险、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一个使自己强大、增强竞争力的过程。说白了,缺少客观需求,不论主观如何想,那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中国历史上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都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极端困苦的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那些恶劣的环境或者命运才成全了他们日后的成就。
二○○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
如需转载,请您拨打010-68996306或者按照公告栏上的信息联系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