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少做累心事
(2009-04-15 13:30:11)
标签:
累心物质精神轻松杂谈 |
分类: 人生启迪 |
撰文 姜汉忠
明代作家江盈科曾经讲过这么一件事。太湖的石头可用来堆砌园林中的假山,为此太湖之石闻名遐迩。唐代的白居易曾经担任苏州刺史多年,而且十分喜欢湖中之石,可是却未曾置办一块。对此,江盈科有些不解,就去问当时的一位文人张伯起是何原因。张回答说:“如此累心事,白公不做。”听到这话,作者不禁感叹起来:世间累心的事情多了,不去刻意追求,心情自然好多了。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在这有限的生命中活得有意思那才不枉来一世。如何才能做到有意思?是不是拥有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就有意思呢?是不是拥有亿万家财才就是有意思呢?有些人认为是这样,有些人认为不是这样。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夜以继日地干,不仅干弯了腰,而且干病了身,最终钱是得到了,其他能得到的也得到了,可是这些人是否想过,即使你拥有如此之多的身外之物,你只可日食三餐,夜睡一床。若是所得到的东西是非法所得,还要为其担惊受怕,那恐怕更不值得了。有些人则不同,主观努力,客观则顺其自然,也许最终没有腰缠万贯,但是心态平和,身体康健。如此闲适的生活不见得比那些整天山珍海味吃着、别墅豪宅住着的人差,说不定还自得其乐呢。有人曾经作过调查,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非洲的尼日利亚人。为什么不是享有超级大国称号的美国人呢?说来说去还是一个自我感觉的问题。正如前面所说的,有钱的人并不一定感觉好,为钱担惊受怕也未可知,没钱的人,生活不一定没有乐趣。
由此,我们可否这样想,一个人活在世上若要幸福,物质生活固然重要,精神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恐怕比物质生活还要重要很多。进一步讲,若要自我感觉良好地活着,就要有所得,所有不得,就像白居易那样。白老先生深知,世界上的好东西有的是,得到太湖之石,又会想到别的什么东西,就像“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得侯”一样,日久天长,欲望膨胀,日为所累,夜为所思,那一准是没有好日子过的。倘若知足常乐,怡然自得,那该有多么快乐,多么自在。
现如今,财富对很多人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权位对很多人来说比任何时候都有吸引力,然而获得财富、占据权位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如愿以偿——人与人条件不同,情况各异,能力有别。在这种情况下,最明智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也就是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倘若日思夜想,不仅梦想不能成真,弄不好还要影响自己的情绪,甚至损害自己的健康。
除了不要为物质所累,还要让自己远离尘世间的是是非非,这样才能经常保持一种好心情。在这方面,有一位古人堪称我辈之榜样。宋代名相吕蒙正。他初登副宰相之位,朝堂之上有人竟然隔着帘子说什么“这小子也当了宰相呀?”吕蒙正的同僚非常愤怒,非要责问那人姓甚名谁、官居何位不可。吕蒙正赶忙上前加以制止。朝会结束之后,还有一些同僚愤愤不平,后悔没有弄出个明堂。吕蒙正则不以为然。他说:“我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
多年以前,我对周围的事情甚是关注,然而关注代替不了现实,最终自己所关注的结果并未如期而至,相反不好的消息却接踵而来,弄得自己郁闷之极。郁闷了又怎么样?别人也看到我郁闷了又怎么样?任何作用都没产生——白白郁闷一场。如今不同了,我变得聪明了,不去花时间想那些“累心事”,不仅不想,有时候还故意避而远之,就像吕蒙正一样“充耳不闻”。说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很多的。一来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那些必须要思考的东西,不去为那些无谓的东西分散注意力。二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因为世间的事情并非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的事情知道了只有坏处而无半点好处。三来可以使自己变得简单一些,这样很容易拥有朋友。谁也不愿意与那些整天心事重重的人打交道、做朋友。朋友一多,烦恼自然减少。如此而来,有益健康,有益生活。
二○○九年四月十五日
---------------------
如需转载,请致电010-68996306或致信frank203@sina.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