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伤害伤更疼
(2009-01-01 16:00:42)
标签:
伤害有意无意健康 |
分类: 健康科学 |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我们痛感的大小往往取决于造成我们疼痛的人,要看他们的行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报道,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这样认为,人们的心理状态会改变对疼痛的感受,但是这些发现表明,我们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看法也会影响我们自己对自身疼痛的感受。领导这项研究的是心理学研究生科尔特·格雷,与其合作的是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魏格纳。
格雷说:“这项研究告诉我们,两个伤害事件对身体影响相同,可是有意伤害造成的伤害更厉害。比如,朋友帮助我打蚊子,给我一巴掌,负心郎打我也是一巴掌,两相对比我们便可发现。打完蚊子,我们一笑了之,而负心郎给的一巴掌却让我整宿脸上发烧。”
四十八位受试者两人一组,每组有一人负责发出“电击”之类的话语或者给予电击。试验分成有意无意两种情况。在有意情况下,受试者在同伴发出电击时会有电击感觉,无意条件下,受试者在同伴说出“电击”时也会感到电击。不过,在同伴没有让他们接受电击的时候,他们仅仅是感受到了电击而已。计算机数据显示,他们既知道同伴要做出什么选择,也知道电击即将来临。尽管两种条件下的电击电压相同,有意情况下受试者对电击的评价要疼痛得多。进一步看,无意条件下习惯于电击的受试者对痛感的评价水平会降低,在有意识条件下那些人还是觉得电击十分疼痛。
格雷表示,如果仅仅是一次偶然的伤害,没必要做出反应;如果是有意行为,以后还会出现多次,人们就要注意应对。当疼痛威胁到我们的生存时,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就有可能将这种痛感放大。这些发现说明,人们对疼痛以及负面人生事件是如何感受的。如果负面事件被认为是有意的,伤害就大;如果是无意的,伤害就少一些。我们有时候会发现,男女相处一方受虐待,可是双方居然还能相处下去。原因很简单,受害者觉得虐待一方并不是有意伤害自己,痛感减少,他们也就不会离虐待者而去了。
二○○九年元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