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胆量的好地方
(2008-12-12 16:59:40)
标签:
马路宽车催逼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两年前报纸上说,上海的专家研究过城市里的红绿灯设置,人们等红灯的忍耐极限是六十秒钟,而上海的红灯时间一般是一百二十秒钟。两年过去了,再也没看到下文,不知那群专家研究出结果没有。反正现在闯红灯的不少,不光是行人闯红灯,骑车人闯红灯,就连骑车也闯红灯。
别的城市我去得少,仅就北京而言,行人闯红灯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不论怎么讲闯红灯危险——当然危险不危险在那里摆着,根本不用讲,闯红灯者依然是大有人在,不光是耐性不佳的年轻人闯红灯,就连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也不甘示弱。此种情景你若是到了北京的繁华路口站上几分钟,一准看得清清楚楚。
我住家附近有一条去年才开通的马路,跟许多新开通的马路别无二致,宽得出奇,很平常的一条路楞是上下六车道。马路宽了,车好走了,可行人却发愁了。我每天上下班都从那里经过,也大致做过测试。我发现,若是严格按照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那么行人往往刚到马路中央,对面的绿灯就开始闪烁,弄得人心惶惶,即使紧赶两步,也还是没等踏上对面的便道,红灯就亮了。过这种马路,我这样腿脚利索、行进较快的人尚且不能从容,若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可以说非得战战兢兢不可。可是,若是碰上几辆誓死不谦让的左转弯汽车,那恐怕只有我等健步如飞、左突右冲,方能穿过这战场一般的马路。
毫不夸张地讲,每次过这样的马路,我都是小心翼翼,要知道不管是我撞了汽车还是汽车撞了我,都不是好玩儿的。碰到前者,驾驶员会臭骂一顿——过一次马路生一肚子气,真别扭。遇到后者,说不定就要挂彩而归。每次走到这里,我等红灯的时候都会想到,若是老人、孕妇、小孩或者病人过马路该如何是好?那只有看你的运气如何了!不是我虚张声势,这不,昨天我在绿灯亮的时候穿过这条马路,没想到走着走着,后面就鸣笛不断,原来是有一辆左转弯的车非要我给他让路。这也就是我心脏健康,换个年岁大心脏有毛病的人非慌了神不可。不光马路宽,还有人在后面催逼,你说这马路好过不好过。
我去过不少国家,就拿日本的东京来说,人口不比北京少,车辆也不比北京稀,可是人家道路还真没见过这么宽的,繁华地带的路就更窄。在人家那里,行人横穿马路只需要看红绿灯,不用朝两边看,汽车绝对要让这行人,因而行人走起路来丝毫没有紧迫感,更不会有什么可担心的。我十几年前去日本的时候,拉着行李从一个类似我们的胡同口路过,一辆汽车慢行而出,我以及同伴习惯成自然地停下脚步,示意汽车先走,可是人家挥手让我们先过。后来,我去瑞典,也是这样,行人过马路,非等你整个人上了便道不可,哪怕你刚迈出一只脚就变橙红等,开车的人都耐心地等着。有人会说日本的国土面积小,没条件把马路弄宽了。可是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城市的一般地区同样没有特别宽的马路,能算得上宽马路的,我只见过法国巴黎凯旋门附近的大街。人家管理交通靠的不是拓宽马路,而是有效的管理和人的素质。
我讲这些并不是说,路况不佳就有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理由。但是这至少让遵守者想,绿灯亮了过马路也不见得安全,怎么过还是自己斟酌吧。中国人从众心理比较比较强,看到这种情形,大家也就不分彼此了,久而久之,守规矩的就越来越少。
回到开头。不论怎么讲,交通规则的确定应该是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既能保证车辆通行,也保证行人的通行安全。如果只管一头,车好走了,车辆通行的时间多了,行人通过非常费劲,甚至没有安全感,那也是不行的,至少是不和谐的。这一点我们还是要学学西方国家的做法,在马路上,行人的安全应该是优先考虑的,按规矩过马路的人,其安全是有充分保证的。还有,行人过马路,车辆谦让一下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
二○○八年十二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