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不可缺少的“心”
(2008-12-11 13:07:54)
标签:
感恩节心态恩惠文化 |
分类: 人生启迪 |
我供职的出版社最近出了一本书,书名是《给自己一颗感恩的心》。此前,我们出版社还出版过《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和《给爱一颗感恩的心》。虽然我没有详细看,我一看书名就觉得这样主张是非常不错的。
感者,思也;恩者,惠也。也就是说,一个人得到恩惠要时刻牢记,不论这恩惠来自何处,自然界或者社会抑或某个人。一个人若是知道感恩,就会知道为自然、为社会、为他人做事情,就会施爱于自然,施爱于社会,施爱于他人。
在中国,先哲们一向讲究感恩。孔子说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孝经》是一本论述孝道的名著,在中国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孝道是什么?就是对父母的尊重、顺从、侍奉等等,感恩思想贯穿始终。明代的洪应明在其不朽名著《菜根谭》中也对“感恩”思想有着很好的论述。他说:“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他还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了感恩的思想。他说:“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忌之。”这两段话可以说是相得益彰。中国还有很多其他说法,诸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吃水不忘掘井人”、“滴水之恩,当涌泉之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等等。
西方文化也是讲究感恩的,感恩节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据说,这个节日产生于十七世纪初期。一六二○年十二月,北美的普利茅斯港了来了一批新的移民。一开始,他们无法适应当地的环境,第一冬天过后,一百多人只有五十人活了下来。春天来了,他们从当地印第安人得到了很多必需品,同时跟他们学会了耕作方法。这一年秋天,移民们获得了大丰收。当年十一月底,移民们请来印第安人共享玉米、南瓜、火鸡等制作成的佳肴,感谢他们的帮助,也感谢上帝赐予了一个大丰收。一八六三年,感恩节成了美国国家法定的节日。对美国人来说,感恩节比圣诞节还要重要,每年过感恩节,借此机会追忆先民的开拓艰辛日子、缅怀他们给今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除此之外,西方人还讲究过父亲节和母亲节,不用说是为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不论中外,感恩已经成了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人活在世上,没有父母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生命,没有新鲜的空气,一刻也活不下去,没有别人给你种粮食,你很快就会饿死,没有别人给你织布做衣,你只能整天呆在屋子里,什么地方也去不了。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离开他人我们是寸步难行的。这个道理无须赘述,几乎人人都知道。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感恩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具备感恩的思想,你就会觉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永远报答不完;具备这种思想,你就会觉得你应努力呵护使你生存下来的这个地球;具备这种思想,你就会觉得你有义务去帮助需要你帮助的人;具备这种思想,你就会觉得你需要为这个社会做更多的事情;具备这个思想,你就不会觉得他人有负于你;具备这个思想,你就会觉得你总是生活在一种正常而良好的心态之中。
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情景,有人受人恩惠,一丝一毫的感谢意思都没有,好像别人给他做事是应该的。这种心态是要不得的,因为怀有这种心态的人只想着别人给自己做事,却从不想给他人做点什么。时间久了,是不会有人喜欢为他做事的。一个人不论有多大本事,那本事都是有限的。俗话问得好,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总有需要别人的时候。倘若你没有一种感恩的思想,你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是不会有别人帮助你的。不仅如此,不去感谢别人,你不仅没有友情,也不会有亲情,更不会有爱情。不要以为亲情和爱情就可以尽情享受而不思报答,世界上没有这种简单的事情。任何一种感情即便有天生的纽带相连接,也需要后天的培育与滋润。如果情感的一方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感恩,这种感情最终也是要变浅,也会变得无影无踪。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心态是很不健康的,而且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在媒体的煽动下蔓延得越来越广。我们经常可以从电视上看到,隆冬季节,记者采访公交司售人员,他们会告诉记者他们每天是多早就起来上班;炎炎盛夏,会看到记者采访交通警察,他们会告诉你站在那里指挥交通有多累;春节的时候,会有驻守边疆的解放军战士,通过记者的嘴巴告诉你边防哨所的条件有多么艰苦。其实,这些是用不着讲的,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是知道的,而且也会深深感谢那些给自己今日的幸福生活提供各种便利和保证的人。可是,当媒体一遍又一遍了无新意地进行这种采访时,他们传递给人们的不是积极的相反是十分消极的信号。
社会就像一台复杂的机器,每一个零件都是不可缺少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论你说与不说都是如此。如果强调哪一个部分或者夸大哪一个部分,只能使某一个部分产生一种“不划算”的心理。长久下去,社会每一个成员就会有一种优越感,都会觉得自己给这个社会的贡献最大,用一部分人的话讲就是,“我不欠别人的,而是别人欠我的”。如此下去,这个社会还能正常运转下去吗?还能有更大的进步吗?
我到过十几个国家,从没听说过那些国家的宣传媒体宣传某一部分社会成员的不容易之处,因为大家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有为这个社会贡献的义务,也有为这个社会的点滴进步高兴的冲动,更重要的是有权享受这个社会发展带来的点滴好处。这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这就是感恩的思想。只有这样,全社会才能有凝聚力,国家才有力量,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现如今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金钱的作用越来越大,此时谈论“感恩”这一话题似乎是不合时宜。实际上则不然。金钱的诱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对自己赖以生存的条件的感谢之情,唯我独尊,惟我独大。这种心态不仅会对自己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更会影响社会的其他成员,最终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并不能带动所有问题的解决,但是至少能使人们的心态趋于平和。心态平和了,就不会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就不会觉得自己总是不划算。一旦人们的心态好了,国家的事情也就好办多了。
二○○八年十二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