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姜汉忠
姜汉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873
  • 关注人气:24,7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人才能要面子?

(2008-09-08 08:14:21)
标签:

文化

分类: 杂文时评

先说三件事。

 

一个朋友跟我说,她有个“朋友”装电话不用自己的身份证件而是从她那里借。电话装好了,这位“朋友”不交电话费,结果让电话局追得我这个朋友到处跑。她没办法找到她这个“朋友”,要其赶快把电话费交上。对方的回答出乎意料,“你不会让电话局找我吗?就是不交,没事的”。这话说得不错,这个所谓的“朋友”就是没事,可是我这个朋友却要但这责任。身份证件是不应该“借”给他人用的,一旦“借”给他人,就等于说你替人家承担结果。

 

前两天我跟妻子在街上走,突然一个小伙子横刺里杀将出来,吓我一跳,还以为抢劫的呢。对方一开口才知道是街头调查的。在跟他擦肩而过之前,我摆手,意思是说我不接受所谓的调查。可是对方并不放弃,一定要把我拦住,被逼无奈,我冲这小伙子喊了起来:“没空,我还要赶路呢”。走出好远,妻子说我对人家小伙子太横,让人家下不来台。

 

我有个朋友要与一个熟人合作做点事情。其实,合不合作我这位朋友最初很犹豫,可是架不住我朋友的熟人几次三番找她。两个人也没好好坐下来谈一谈,合作的方式以及合作的条件等等。等迈出这一步,我的朋友才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一个是合作过程中角色问题,另一个是待遇问题。这两个问题根本没有触及到,合作就开始了。我问朋友为什么不先小人后君子,把丑话说在前面。我朋友面颅难色······

 

上面这三件事其实反映的是一个问题,那就是面子问题。不把身份证借给“朋友”好像会让“朋友”没面子,结果借证件的人有面子了,我的朋友让人家追得没面子。我严词拒绝接受街头调查,让调查人员很没面子,我却有了面子,至少我家的信息不会弄到大街上去。朋友事先不跟合作伙伴谈,也是碍于面子。这一下可倒好,俩人都没面子——合作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弄不好还有可能夭折。

 

有关面子,已经有不少人写过文章专门论述中国人的这个中大问题。鲁迅就曾经说,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象二十四年前的拔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有文章认为,中国人从一生下来就失去了作为人的身分,一切源于用于维护血缘关系网络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准则,也就是仁义。为此,国人便被角色化了,而对角色的期待到一种绝妙的精神景观,那就是对面子的看重。中国有句俗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看看外国人是怎么看待国人的面子的。一百多年前,在中国待了二十多年的美国人亚瑟·史密斯写了一本书叫《中国人德行》(Chinese Characteristics)。全书二十七章,第一章就是说面子。作者将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归结于“强烈的做戏本能”以及戏剧思维方式。更有一些学者认为,在中国人情和面子是一种自发的权力,是乡里自治的规范。

 

对以上所引各家的观点我并非完全赞成,因为用这些观点解释今天的“面子”有的时候还真解释不大通呢。我之所以花一些篇幅讨论面子的“起源”主要是为了找出克服面子的办法。在我看来,面子的产生跟我国的文化传统有一点关系。我们的传统非常看重纵向关系,也就是家庭成员的关系,而且常常将这种关系应用到更广的范围。既然如此,就像有的文章分析的那样就需要一种规范来约束。然而,这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我们知道面子这种东西一旦戳穿事实就会显现出来,也就是说面子里面的和面子外面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换句话说,主张面子的人恰恰利用这种虚幻的东西掩盖了自己本质,掩盖了自己对某些自然与社会现象无法解释的虚弱本质。大凡各方面有限的人往往乞灵于宗教的欺骗或者在面子上下功夫。封建社会统治者就是这样,将百姓当成阿斗,这样便于统治。然而,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面子文化也就流传了下来,虽然是糟粕,但是却符合不少人的需要,尤其是掌握生杀大权者的需要,继而成为一种无形的社会行为准则。然而,讲面子带来的损害和损失有多大,这恐怕也是众所周知的。

 

我们国家很多渎职的官员理应解职或者撤职,但是碍于面子,还是让他辞职吧,这样一来还能杀一儆百吗?其实,贪官们早就把面子扔到一边了,还用为他留面子吗?有个小品演的是丈夫给妻子煮饺子,为的是让自己和妻子吃了饭去听音乐会,偏偏这个时候丈夫的同事来了。因为面子太足,结果不仅妻子没吃饭,还把一张十分昂贵的入场券给了人家。丈夫讲了面子,可是来的同事并不讲面子。人家都不讲面子,你讲面子有什么用?

 

为了维护某种社会行为规范以及自己在他人面前得到的评价或者给他人留下的“美好”形象不受损害,不管自己现实的地位、情况、能力以及心理感受,全力以赴去追求这种表面的东西——虚荣心。讲面子的人并非没有想法,并非没有意见,并非没有痛苦,只是碍于面子不说而已,到头来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把自己当成阿Q。这不是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又是什么?这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又是什么?说实话,这样做一次两次可以,时间久了,你有多少脸皮可以肿呢?你又有多少颗牙可以打呢?中国有一句名言形容得好,那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面对不讲面子的人,你有多少本钱可以用来维护你和他人的面子呢?

 

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受到的教育比过去多得多,对面子这种虚幻的东西看的应该比较清楚。只要你不落入社会潮流的窠臼,你就不会为面子所累。再者,现如今可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而法制经济的核心就是按照游戏规则办事,面子根本顶不了什么作用。人家要是欠了你大笔金钱,你要是跟人家讲面子,那你可就赔惨了。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明代的马中锡在其《东田传》中讲的东郭先生和中山狼的故事。东郭先生对受了伤的中山狼讲仁义,也就是讲面子,结果若不是农民帮助他,他早就让那不仁不义的中山狼给结果了。

 

不管怎么样,有足够本钱的人才能要面子,没有本钱或者本钱不够的人最好还是别要面子。

 

二○○八年九月八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