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好事帮助功利纯粹文化 |
分类: 人生启迪 |
今天晚上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周蔚华先生约请,去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了一次课。严格来讲,这不应该算讲课,也不算讲座,而应该算一次讲话。当然,我这个“讲话”绝对不是高级领导的讲话,而只是极为普通但又只有一部分人才能明白的讲话。
周先生一开始向学生们介绍了我的情况,我听着有点紧张,要说头皮发麻也未可知。他说我是版权“大蔓”,吓了我半身汗,直到下了课一起吃饭的时候汗都没有下去——也许今天空气中的热度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也许不是,说不清楚了。总编辑先生还说我在什么报纸上发过文章,其中提到《京华时报》,又吓了我一跳——我可没有在那个报纸上发过什么东西。当时没机会澄清,现在借用这个平台澄清一下。
我在“讲话”中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只有多想着为别人做事情,轮到自己做事情的时候才有可能如鱼得水。我举了一个例子。哈尔滨有一家广播电台的女主播,要采访素有“北大醉侠”之称的哈尔滨老乡孔庆东,让我帮助联系,因为醉侠有一本书是在我们出版社出版的,书名是《匹马西风》。我跟编辑说,编辑回答眼下没有时间。换了别人,如果没有好办法,只能作罢。而我偏偏不听这一套,愣是在醉侠的博客上留了言。还别说,我晚上收到了醉侠发给我的电子邮件,说采访没问题云云。这一下子我就像吃了蜜蜂屎,别提多高兴了,赶快电告东北的小朋友。那次采访还就真成功了。通过这次联系,我跟那位女主播建立了合作关系。忽然有一天,越南某个出版社点名要中国某个著名作者的作品版权,我可不认识那家伙,只好请求哈尔滨的小朋友帮忙。那小厮果然不负众望,没过多久给我弄来了著名作者的手机号码。倘若我不先帮助人家,就不可能建立这种联系,没有联系,也就没有后面的成功了。
待我讲话结束,周总编辑接着我得话茬说起了善于帮助别人应该持有一种什么心态的问题。那就是天下的事情不能都讲究眼前利益。他常年累月给本科生上课,完全是冲着朋友面子,论经济收益没有。我今天晚上去“讲话“是冲着他的面子,也是分文没有,不仅如此,打车还花了不少钱——不能迟到呀。讲完话,周先生还要请我吃饭,还要自掏腰包。倘若我们斤斤计较,恐怕我们就不会这样做了。实际上,我们考虑问题不能太功利。我所说的“功利”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极端功利,干完事情立即要回报,没有回报休想让我干。另一种功利是有眼光的功利。一看这件事干了之后,将来某个时候会有回报,我就去干,一想这件事干完了,不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有回报,那肯定不干。用我跟周先生的话就是,我们经常干一些“没影儿的事”,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我们不想让自己的心态那么浮躁,不想让自己的内心那么功利,只要我们能帮忙,只要我们感觉跟对方有交情,只要我们感觉我们帮忙之后能给对方解决大问题,我们就去帮忙。实际上,我们帮忙并非无条件,并非不图回报。我们给别人帮忙的条件就是三个“只要”,三者缺一不可。如果少了一条,我们最终有可能不仅帮不好忙,弄不好还会搞坏了帮者与被帮者的关系。我们要求的回报只有一条,那就是建立彼此之间的友谊。至于以后是不是会得到人家什么恩惠,根本就不去想。因为只有这样,给别人帮忙的时候心理才是干净的,才是平和的,才是健康的。
说到这里,说一件今天早上的事情,不,马上就应该是昨天早上了。昨天早上,东北一个著名杂文刊物的编辑要加我的QQ,我于是就加上了。一说话才知道,加我的人是那家刊物的编辑,她要找一个叫崔某某的作者约稿。我一看名字是我熟悉的人。我就奇怪她是如何找到我这里来的。一问才知道,她到那位作者博客上留言,可是过了很久都没有回信。她灵机一动,看到了我在那里的留言,于是来一个“曲线找人”,认为我一定是她要找的人的熟朋友。接到对方的要求,我赶快跟我那位姓崔的老弟联系,然而打了好几个电话都没有人接,问他单位的同事,说电话并没有改变。我只好给他发电子邮件,不过到现在还没有收到他的回信。其实这个女编辑的做法并不稀奇,我以前联系一些不认识的作者也用过类似办法——英雄所见略同呀。那时候我是直接受益者,所以这次我要让别人成为直接受益者。当然,除了昨天这件事,我还经常做一些其他“没影儿的事”。有一点要说明白,给别人做事往往比给自己做还周到,还细致,唯恐生出丝毫差错。
过去讲话,好人总有好报。这个“报”可以是物质上的,更应该是精神上的。话又说回来,人要是一点不“势利”也不可能。我们谁都不是神仙,说不好哪一天会遇到困难,说不定哪一会儿就不走运,说不清什么问题上就大意失荆州。从这个意义上讲,做点好事,积点德行,就是为我们上面说的“倒霉”时候作准备,古人讲“未雨绸缪”就是这个意思。除了这种功利之外,还有的人给别人帮忙是为了获得愉快的体验。如果是这样说的话,帮助别人是为了换来友谊也是一种功利思想。可以这么讲,完全没有回报要求的帮忙在这个世纪上恐怕不是很多的,“水至清则无鱼”。在功利不能完全排除的情况下,有一点功利,尤其是有一点不让对方难看或者利益受损的功利性帮忙还是可以做的。
二○○八年六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