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问候糊涂快乐文化 |
分类: 人生启迪 |
看到这个题目,朋友们一定会说我神经有毛病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容我慢慢道来。
昨天是元宵节,一大早就有朋友来祝我节日快乐。我当时也没回人家,心想明天才是元宵节,着什么急。结果到了中午我一问别人才知道,敢情昨天就是。晕菜了!
下午一上班,到了MSN上,凡是亮着灯的,我都发去了节日的祝贺,免得人家挑理不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心里想着元宵节,手指头噼里啪啦变成了“中秋节”。也加着被问候的人反应慢了一些,我问候了七八位才有人告诉我错了。“你千万别再提醒别人了,越提越糊涂”。我这才知道,我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怎么搞的?没办法,赶快向人家道歉。
朋友们倒是大人雅量,没有计较我的过错,我也就坡下驴来了一个“难得糊涂”。一听这话,朋友还表扬上我了。“好哲学哦!”朋友还说,不管什么节,开心就好。更有朋友告诉我,她准备中秋节一到就祝我端午节快乐。不仅如此,还有朋友鼓励我,让我“就这么祝,挺有风格的,反正是过节嘛”。
可也是,刚过完春节,又来了元宵节,反正都过节。在我以及我的这些朋友看来,过节就是一个乐,只要能起到让大家乐的目的就行了,什么节无所谓。如今,人们的人生活都是快节奏,工作压力大,生活担子也不轻,此时此刻人们最需要、最稀罕的就是“乐”。只要能带来快乐,管它黑猫白猫,只要能让人乐起来就是好猫。你还别说,我这种“错误”的问候反让一些朋友开怀大笑,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
说起“难得糊涂”,人们一定会想到清代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据说,郑板桥当年在山东当知县的时候曾去游览莱州去峰山。当晚没来得及下山就借宿在山中一茅屋里。茅屋主人自称“糊涂老人”,而老人那一方桌子大小的砚台让郑板桥大开眼界,惊叹不已。第二天早晨,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于是便有了“难得糊涂”,后面还盖上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由于砚台大,空余地方不少,板桥就请老人写上一段跋语。不一会儿,一段文字展现在了郑板桥的面前: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门也。他也用一块方印,字为“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一问才知道,老人是一位隐居林中的高官。郑板桥兴致所致,提笔补充:“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细想起来也是,世间的很多事情是没办法弄清楚的,也没必要弄清楚,一是太累,二是烦恼太多。还是糊涂一点为好,糊涂就意味着快乐。就像过节,干嘛一定要分清楚呢?心理高兴就行了。
二○○八年二月廿二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