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姜汉忠
姜汉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873
  • 关注人气:24,7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康秘诀在哪里?

(2008-01-06 16:19:58)
标签:

健康

心理

分类: 健康科学

如何使自己健康?又如何使自己延缓衰亡呢?生活方式以及锻炼对健康的意义自不待言,很多人也重视这两个方面。问题是,重视了这两个方面就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了吗?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这是因为影响健康的还有一个因素经常为人们所忽略,那就是心理因素。科学家说,人类发病的原因当中,百分之三十至四十与心理有关系。在这当中,心理因素主要表现为心态,心态好坏往往对心理状况产生极大的影响。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其《如何活得长久》一文中指出,到了老年,有两种心理状态是十分危险的。一个就是对过去的过分怀念。人不能生活在怀念当中,也不能总是为失去朋友处在悲伤之中。另一种危险就是总想跟年轻人在一起,以期从年轻人那里汲取活力。如果孩子们长大了,而你对他们的兴趣依然如故,你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这对你的生活,对你的身体是没有什么好处的。罗素告诫人们,年纪大了,若要过得好,就要对个人以外的事情发生兴趣。上面这些建议虽然是说给上了年纪的人讲的,其实对年情人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我就亲自听到一些年轻人,当然女孩子居多,感叹日月如梭,说话间感觉自己已经很“老”了。这种情绪实际上就是对过去的恋恋不舍,这样想肯定要影响自己的情绪,进而使自己处在一种糟糕的心态之中。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对过去的留恋呢?罗素告诉人们,简单的办法就是面向未来,看看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换句话说,要让自己生活有目标,当然是比较明确的目标。《俄罗斯消息报》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介绍日本一所大学的医学家历经七年研究得出的一个结论。通过对四万三千名年龄在四十到七十九岁的健康成年人的追踪调查,医学家们发现,百分之六十的人有着明确的生活目标,只有百分之五的人没有目标,剩下的人无法作答。结果怎么样呢?在那些声称没有生活目标的人当中,患病与自杀的几率要比有生活目标的人高得多,其寿命也远远短于有所追求的人。用俄罗斯一位学者的话讲就是:“健康体现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个层面。任何一个环节有所缺失,健康都会受损。生活没有目标的人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这毫不奇怪。这种疾病属于身心类疾病,主要是心情抑郁引发的。”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需要停下手中的事情,花上一段时间去研究自己的生活目标到底是什么。相反,这种生活目标的确立,有的时候是在不经意间完成的,而且是实实在在的。俄罗斯心理学家库兹涅佐娃曾经给人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墨西哥有一位老人患了癌症,来日不多。有一天,他儿子和儿媳遇到了车祸而且双双身亡。按道理说,老人的病应该恶化才对,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老人一下子病好了。何以如此呢?儿子儿媳突生变故给老人带来了新的生活动机或者说新的生活目标——他得抚养他那无依无靠的孙子。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具体,就这么明确。正是这种强烈的精神“呼唤”使他最终战胜了疾病。

不论是哲学家还是科学家,思考问题方式不同,考虑角度也有差异,可是结论却不谋而合,这很说明问题。看来,重视身体健康不能只从身体本身着手,心态、目标才是更是重要的,有的时候甚至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了目标,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动力,就没有了希望。试想一个人对生活毫无希望,他怎么可能使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呢?现如今的人对生活方式比较注意,也明白适当锻炼的重要性,可是说到心理调节的时候,总是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这还不够。当你问到他们对未来有什么目标的时候,他们也是吞吞吐吐,就像日本科学家跟踪调查的那样,那是很危险的,那会使自己的生活感到空虚。

其实,生活有目标还会使自己的生活很紧凑,很忙碌,这样一来就没有多少时间考虑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与周围同事、熟人、朋友的关系也比较地和谐起来,这种和谐反过来还会促进心态朝着健康的方便转变。一个人心态的变化不仅影响自己的健康,也影响你周围其他人的心情。你周围的人如果跟你一样都处于一种健康的心态中。如果人人都是这样一种良好的心态,那你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

但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也但愿每一个人生活都是那么充满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讲,那是健康的秘诀,也是长寿的钥匙。

                  二〇〇八年元月六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