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人生启迪 |
“私”这个字对我们来说是很熟悉的了。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就经常从老师、父母、报纸、广播里听到跟它有关的说法,比如“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狠斗私字一闪念”等等。当然,那个年代,“私”字所代表的基本上是难以启齿的东西,比如“私心”,再比如“自私自利”。如今不同了,人们可以堂而皇之地使用这个字了,与其有关的表达方式也成了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比如“那是人家的隐私,无可奉告”,就连政府文件上也鼓励发展私有经济。今天看电视,还听到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物权法草案》,其中就有保护私有财产的内容。
人从娘肚子生下来就要吃就要喝,给得稍微迟一些,小家伙就会哭个不止。稍大一些,如果是父母教育不够,还会跟别人抢吃的,抢玩具的。这真应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话,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之后,人们就要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不论怎么样,小孩子最早弄懂的就是饿肚子的滋味不好受,想来想去还是一个“我”字,也就是“私”字。不过,我们的老祖宗可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人之初,性本善”。我以为这有点过于书呆子气了。人一生下来就跟先于他来到这个世界的人“争食”,而新人的到来也会使其他人的生活发生变化。这是任何一个既得利益者都是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其实,问题远远比这个要复杂得多。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争夺不仅要体现在糊口上,还要涉及更多领域、更多方面,比如受教育、找工作、结婚等等。
然而,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后很快就发现,如果一味地满足自己的要求,就会得罪别人,而一个人没有他人的合作生存变成了问题,更不可能生活好。这就产生了问题,一方面是“我”的生存问题,另一方面是跟他人的协作问题。如果只管自己,照样是生活不了或者生活不好,如果“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我”靠什么活着?
也正是这个原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学会了以尽量少的劳动或者成本获得更多的回报,这就是所谓的投入产出比。没有一个傻瓜像我们的某些石油部门那样尽做一些高价买进、低价卖出的赔本买卖。尤其是在社会环境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人家的生活都达到了更高的层次,而“我”还在社会的底层,怎么能心甘情愿呢?此时,人们心旌摇动,寻找投入产出比对自己更有利的工作,也是无可厚非的。
话又说回来,世界上并不像我们预想的那样美好,更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随心所愿地过上自己满意的生活。很简单,人的欲望往往比现实发展得快得多,一旦在社会规范之内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就会乞灵于其他手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违法手段。其实,这是可以预见到的,因而也是正常的。
如前所说,人们来到这个世界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生存问题,而出去工作就是要为了自己能够生存下来,进而生存得好一些。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能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动力,为目标。有些可以,有些则不行。在这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当官。
如果一个人把当官看成是工作,一种为了谋生而不得不干的工作,那将是他那个管辖区域或者管辖领域的灾难。世界上谁都可以把工作当成谋生手段,唯独做官不行。把做官当成谋生手段,那他一定要讲究经济效益,一定要在有限的范围内、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为自己攫取利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私利。也许是看透了当官这项工作与其他工作的本质区别,很多国家都尽量淡化官员的概念,甚至让人觉得当官远远不如经商划算。巴西球王贝利就曾抱怨,他当了五年的体育部长,结果少赚了上千万美元,五年过后,他说什么也不干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任的时候欠了一屁股债,下野了反而倒盆满钵溢。在很多国家,不仅当官没有可观的物质利益,达摩克利斯剑还随时悬在头顶。双管齐下,很多人当官的愿望就不难么强烈了。在某种程度上,在那些国家当官没有点奉献精神还真不行呢。
在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同了。当官可以说是最省事、最快速、最直接的发财之路。倘若你缺少经商天才,假如你对追逐经济效益情有独钟,你最好是奔向仕途。当官的好处可多了,不仅可以满足自尊心,还可以享受很多特权,更能利用手中的权利进行一些罪恶的勾当。走这一条路来钱的速度最快,尽管有风险,鉴于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从投入产出比与风险回报比来看,当官还是颇为划算的。当官还可以获得一些副产品,一个人的“私心”都可以通过这个途径实现,比如当了官就有德性,当了官就有才干,当了官就有能力,当了官就有学问,当了官就有水平,凡此等等,不一而足。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常理推断,这种官员从当官那天开始便争分夺秒地为自己搂,相反群众的事情不管有多急,也给放在一边——经济效益在他们那里是第一位的。尽管有不少贪官落马,可是争相效仿者还是后继有人。
现如今,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可是当务之急是减缓人们“私心”的膨胀速度,将其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也就是在个人私欲与公共利益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这样才能使社会进入良性循环。特别是对官这个问题,应该有新的认识。当官员与别的工作不同,一定要有奉献精神,国家也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淡化官本位,直至当官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不再有那么大的诱惑力,如此官才能当好,国家才会更健康地发展。
二○○八年元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