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感情交往 |
分类: 杂文时评 |
今天中午去邮局订阅明年的报纸。手续办完,营业员问我领不领礼品。我问是什么,对方回答是一件红色的内衣。还没等我反应过来,营业员就补充了一句,就这一个号,也就这一个颜色。那劲头似乎在说,爱要不要,就是它。既然你送了礼品,为什么不让礼品派上用场呢?哪怕你送一支笔也行呀,能用的人很多呀。结果,报社只送一个号码一个颜色的内衣,可用之人不是大大减少了吗?说来说去,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一个字“抠”,也就是太吝啬。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几年前遇到的两件事。
几年前,一个全国赫赫有名的公司组织出版社和报社的一干人马去河北省十渡游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种感情投资,目的是为了将来获得更多的电子书业务。生意人嘛,赚钱是最大的课题。早上出发就等了好长时间,后来才知道驾驶员不太高兴。到了目的地先开会。开完会去吃饭,不是我夸张,没有点胆量的人还真不敢吃,餐桌上苍蝇的嗡嗡声不断,喝水用的一次性杯子很薄,非常烫手。住的地方也很糟糕,房间里不是这个东西不灵,就是那个坏了。好在时间不长,大家也就将就了。第二天回北京,驾驶员放着高速不走而走“低速”,路面拥挤自不必说,而且不少地方坑洼不平,弄得乘车人意见很大。登峰造极的举动是,进城之后,车子停在西四环的定慧桥上。您想想,乘车人能在没有停靠站的桥上下车吗?这不是拿我们这些坐车的人开玩笑吗?说来说去,都是那家著名公司太抠门,简直到了让人愤怒的地步。这一趟回来,该公司与客户的感情不仅没有增长一点,原有的基础还被破坏殆尽。
同样是前几年,有个亲戚。她因为与家人分房产暂处下风请我去出个主意。既然是亲戚,又是人家难得张一回嘴,我就利用周末去了。一方面,我给她家的亲戚做工作,另一方面给她出主意,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她还是占理的。事情办完了,我跟我妻子都去了另一个亲戚家。我们刚坐下来吃饭,求我办事的这个亲戚也来了——满脸不高兴。我就好言相劝,她还对我恶语相加。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后来,我听妻子说这位亲戚如愿以偿,得到了自己应得的房子。我还听说,她要来我家向我表示感谢。我就对妻子说,都是亲戚,不需要感谢了。再者说,咱们住得又远离市区,就不要来了。这样反复说了多次,对方坚持要来。果然,她还是来了,而且是满载而来。后来我才知道,她送给我们礼品都是内衣内裤和袜子。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看明白了。亲戚相互帮忙不用登门道谢,更不用送什么东西。如果一定要来,大家一起坐一坐也是不错的。可是我们这位亲戚,不知道是脑子有毛病送了她不该送的东西,还是抠门舍不得花钱。总而言之,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坏的印象。如果你一定要送礼物,一定要得体而有点意义——送礼的真谛就在于深化彼此之间的感情。她这样做的效果跟那家大公司不分高下,适得其反。
如今是市场经济,投入产出之比如何最大化成了很多人念念不忘的东西。换句话说,人人都想少花钱多办事,更有人琢磨着不花钱也办事的办法。讲求效率无疑是正确的,投入超过正常需要,那就是浪费;同样,投入太少,也是办不成事的。电影界讲究大制作和小制作,在多数情况下这两种模式产生的效果差别是很大的。说大话使小钱,买来的运动员就顶不上用,一个球队的运动成绩就不可能好到哪里去。盖高楼少花钱的结果是材料用次等,工艺少很多,不仅楼盖得不好,说不定还存在着安全隐患——我说的当然是最后用于工程上的款项。这些投资如果不足,所造成的损失很多情况是一次性的。感情投资却完全不同。
首先,感情这东西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如果一开始你的投入不恰当弄出了相反的结果,即便你以后追加“投资”,在绝大多数情况也是无济于事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逆转的——人家伤透了心怎么可能回心转意呢?
其次,感情这东西是会发酵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太效应。如果你“投资”不当,把人惹烦了,说不定这个被招惹的人会给你的不良形象扩散一番呢。到时候,你可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呀。
第三,感情这东西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需要提前栽培,现上轿子现扎耳朵眼儿绝对是不好使的。我们经常碰到这种事情,需要人家帮忙了,又是甜言蜜语,又是请客吃饭,结果人家还是不买你的账。这种做派说严重了就是实用主义。在我看来,没有几个人喜欢让人家当成实用主义工具的。
最后一点非常重要,感情的威力很大呀。有一句话大家一定知道,士为知己者死。如今虽然不提倡为人“死”,但是彼此感情到位至少可以办很多事情,甚至不计报酬做事。我就是这样的人,如果感情不好,有时候报酬再高,我也无动于衷,如果有交情,就是没有实实在在的报酬,我也会干得很到位。
感情投入,其效果远非几个数字所能计算出来的。正是这一原因,这种投入一定要适当,一定要有长远眼光。所谓适当并不一定要花大钱,就像给朋友准备礼品。有时候没有钱置办,自己动手做一个别致的小礼物也是能打动人心的。如果一定要花钱,就不能太吝啬,因为吝啬的结果会使你做出来的事情不伦不类,结果怎样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