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写作博客 |
分类: 杂文时评 |
昨天是十二月二十一日。这一天对我来说值得纪念。我是两年前的这一天在新浪开设博客的。当年我开博客的时候,正是博客在我国大规模突飞猛进发展的时候,一时间什么人都开博,就连参加“两会”的代表和记者都玩儿起了这个新鲜东西。当然,社会名流、演艺明星就更不说了。后来,还有人将自己的博客文章结集出版的。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有些人就“撤”了。我记得一位著名作家,当初开博的时候是将其当成移动硬盘使用的,我也不记得是什么原因,这个移动硬盘被她弃之如敝屣。更有人招架不住各种各样的留言,最后关门大吉溜之乎也。我之所以能够坚持——最好不要说坚持,好像我很不情愿似的——在我看来,这样做的初衷对我来说比较适合,没有别的原因。
我开博客的第一个目的就是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这两年的学习、锻炼,我写作的能力不客气地讲有很大提高。开博之前,我也写一些东西,也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文字,然而那些都是我业务范畴的,因而也相当专业。就专业问题写专业文章,恐怕是比较容易的。然而,专业文章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完全是专业说法,圈子以外的事情丝毫不去涉猎。如果对社会发生的事情不闻不问,如果不将社会发生的事情反馈到自己的大脑进而生产出新的东西,我恐怕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就专业问题而写点专业文字——有血无肉,味同嚼蜡。写博客就不同了,除了继续关注专业问题,我还喜欢写不少东西,比如时事评论,比如健康信息,比如记叙人物的文章。材料来源也比较多样化,一方面是我所接触到的报刊,另一方面就是国外的媒体——这样我就可以充分利用我掌握的语言工具。别忘了,我不仅当过翻译,还当过编辑,做这种事情对我来说易如反掌。如此而来,我的写作能力就大大提高,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我写文章,专业文章中会有生活的影子,专业以外的文字会有专业的说法。将各种材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文章才不至于让人难以卒读。
我开博的另一个目的是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要知道,一个人在这世界上要活几十年,大脑也就跟着转动几十年。现如今这个社会,两极分化太厉害。一方面有人动脑子太多,削尖了脑袋谋取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弄得很多人自顾不暇,动脑子考虑生活以外事情的就没时间了,于是就出现了一大群“不喜欢动脑子”的人。就连图书出版也来适应这个群体的需要,尽出一些图多字少的书。图书逐渐由知识来源变成消遣工具。可是,很多人就没想到,你不动脑筋,很多新东西你就无法掌握,你就会被时代所抛弃,甚至连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无法应对。动脑筋在任何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任何年龄阶段都是需要的。为了写博客文章,我就需要对自己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样才能化为我自己的东西。其结果,不仅我自己的生活丰富了,还能使我的大脑常用常新不生锈,还能给朋友们提供一点可供参考的东西。有时候一些新闻媒体还从博客挖走我的文章,放在传统媒体上发表。
最后,就是通过博客扩大交往。文如其人,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通过文章认识人是比较有把我的。看一个人的一篇文章无法得出什么结论,也许看十篇就能看出一点门道来。如果隔三差五就看你的文字,时间长了,人家对你的了解比过去盛行的“外调”还有效果,还准确得多。此其一。文章发在博客上,还会引起朋友们思考,感触相同的人就会生共鸣。这样一来就拉近了与朋友的距离,进而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情。一个人没有朋友该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呀。此其二。随着博客访问量增多,写博者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知名度高了,一件产品就好卖,一个人交往的范围就会扩大,朋友圈就像蜘蛛网越来越密集。到了那个时候,你若是有什么雄心壮志,就可以开始实施了,至少你的人脉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说句实在话,很多年轻人找男女朋友很困难,原因就是自己的交际范围太狭窄。如果你的朋友圈子扩大了,还用担心找不到意中人吗?人是社会中的动物,除了吃饭睡觉,与人交往我想是最重要的事情了。不论你要做什么,恐怕没有一件少了交往就能办成、办好的。
也正是我的目的非常清楚,写博客就少了很多杂念。第一,我是有东西就写,没有东西就不写,没有硬性摊派,也没有刚性指标——我不能让写博客成了非常烦躁的负担。其次,就是不怕网友留言有什么出言不逊的地方。网友留言我都是认真看的,不论是赞成的还是反对的,甚至是骂街的,我一般都不删除。这对我了解当今社会是大有好处的。当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锻炼自己的胸怀。最后,就是体裁不限,对什么有兴趣就写什么,只要不越雷池一步就行。一句话,写博客应该成为一件轻松的事情,一件有益的事情,一件丰富生活不可少的事情。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