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健康成长 |
分类: 人生启迪 |
今天是小女二十岁生日。天还没亮,我跟妻子各发了一个祝福短信给她。我们都祝福她身体健康,快乐向上。妻子责备我没有祝女儿学习好,我则回答,学习怎么能跟健康和快乐相比。作为一个人,一个年轻人,健康快乐才能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只有先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才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才能在未来的事业上有所作为。如果自己不能正常,就是学一火车皮的本事也是派不上用场的。
快八点钟的时候,我和妻子又给小女打电话,让她亲耳听到我们对她的祝贺与祝福。由于小女一会儿要去上课,我们便匆匆说了几句就挂了电话。不一会儿,小女给我们发来短信。她满怀感激之情,“今天对你们来说比对我更重要”。她要我们放心,她已经长大了,能够独立面对困难,有信心走好自己的路。看到女儿的话,我跟妻子的眼圈发红,泪水险些掉下来。一来是,女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健康成长起来了,独立行走于社会的能力初步具备了,为此我们感到很欣慰。二来,当然也是自然规律,女儿大了,父母老了,伤感不由得多了几分。
回想女儿这二十年的成长历程,恍如昨天发生的事情一般。小时候,刚刚一岁半,我们就将其送进托儿所,当时,那个年龄是托儿所接收小孩儿的最低年龄。尽管第一天去托儿所很不适应,听阿姨说站在托儿所大门整整哭了一天,我们还是没有放弃,坚持每天送她去幼儿园。三岁的时候,我们又送她去幼儿园整托,也就是一个星期回一次家。对于孩子来讲,在家跟父母在一起比在幼儿园强多了,但是我们丝毫不迁就女儿的想法。为此,我还受到了邻居们的攻击,说我粗暴,不民主。也正是我这种坚持,女儿的性格发展比较完整,很多小孩身上存在的执拗性格在我女儿身上毫无踪影。她从小就知道“社会适应你的机会远远不如你适应社会的场合多”。即便你的要求非常合理,你也不可能得到百分之百的满足,何况那些不合理的要求!性格上完整的另一个标志就是不以自我为核心,也就是说要拿出一部分心理空间想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心里有了自己的亲人,长大了才有可能想着别人,想着集体,想着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回想这二十年,小女并非是众星捧月的角色,这与很多家庭的独生子女完全不同。且不说在家里不是众人的焦点,就连到了小学、中学乃至现在的大学,她也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她的学习成绩并非拔尖,在这个唯成绩论的年代,她这样的学生是不可能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小女上小学的时候,我参加过一次她们学校的家长会。校长着重讲了一个学生如何学习刻苦,获得多少特长生的证书。小女则没有这个福分,因而没有得到学校的关照。上初中的时候,虽然是重点中学,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也不是出类拔萃的,考试排名一般都是八九名的样子,有的时候还是二十多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被特别看好的学生,中考的时候全班第一,在全校也是数得着的。恐怕这是她中学生涯仅有的一次闪亮机会。上高中的时候,她的成绩也总是不高不低,在班上十几名。高考成绩虽然不算低,可是事先我押宝不准确导致她第一第二志愿都落空。然而,她的心理此时倒是有了几分成熟,“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倘若她从小到大一直处在聚光灯下,我想她这么小小的年纪决然不会有如此坚强的意志品质。
如今,她只身赴外地求学已经一年多了。我想这一年多比此前在我们身边十几年锻炼的机会都多,锻炼的效果都强。前几天听一个同事讲过一个学生的故事,每个月都给老家寄来一个大包裹,邻居们直夸这个孩子懂事。后来才知道,孩子寄来的不是什么孝敬父母的好吃的,相反是一大包脏衣服。我就想,这孩子哪里是上大学,简直是在学做官老爷。孩子异地求学,最大的好处就是锻炼生活能力,同时还能学会独自处理事情以及与人相处的本事。这是一个正常人走向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即便你在父母身边工作,你也要面对这些。如果连简单的生活都料理不了,还谈得上适应社会、立足于社会吗?
女儿长大了,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至少给社会贡献了一个能够自食其力、能够为社会做些事情的人。如果她有出息,又恰好碰上好机会,也许她还能做更多更大的事情。我们并不期盼着那一天。不过,那一天真的来了,我们会为她鼓掌,为她喝彩。
二○○七年十二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