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书展 |
分类: 图书出版 |
上午一到展馆,我就带着四个同事去八号馆搞调查。由于我七次参加这个书展,同时又从事著作权贸易工作,对情况相对来说比较熟悉。于是,我们参展团的一些同事希望我能够带着他们看一看,给他们讲一讲。走进八号馆,我从小型展位到庞大的展位,一一讲起,不仅涉及展位的布置,还包括图书的摆放、图书内容与展位的协调、参展的目的和展位的关系、选题的深度开发、选题较多的主题等等,不一而足。这样一讲,同事们了解了不少,这对他们搞调查研究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下午我跟一个不错的同事又去八号馆和三号馆,一边参观一边拍照片。虽然还没有到最后一天,八号馆已经少了不少人,特别是一些大出版社的谈判区谈判的人少得可怜。由于我的同事喜欢儿童书,我们比较多地看了儿童书。确实如此,展览会上儿童书从单一品种来讲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虽然没有可靠的统计数据,给人的印象就是如此,而且相当一部人有这个说法。不仅如此,儿童书的版权贸易也非常活跃。现在儿童书的发展趋势是设计简洁,但是制作复杂,不仅有异型书,还有立体书。从年龄上讲,划分越来越细致,差不多每一个年龄段都有读物。实际上,这还不包括那些给低幼儿童阅读使用的英文学习以及其他科目学习用书。儿童书的色彩也越来越鲜艳,所以制作成本很高。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吸引小孩子阅读,当然父母亲付出的也就更多。
我们到了三号馆,那里也是以儿童书为主。去年我们就是在公众开放日参观的三号馆,今年也是如此。展览大厅里可以说是水泄不通。不仅有图书展示,还有小孩子亲自实践,比如在显微镜下观察物质,还有的地方的展台就像卖菜的案子,上面不仅摆了一些蔬菜,还花了一些图案,非常活跃。展厅里还有不少小孩子席地而坐,看着自己手中的书。也有准备表演的孩子众目睽睽之下换衣服化妆。三号馆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在举行文娱活动。来到广场上,看到不少小伙子在搭建人体金字塔,杂技水平不低。也有不少男孩子女孩子穿着奇装异服,坐在草地上。站在小桥上,广场的景色一览无余。这种情况使得我只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德国人并不古板,生活相当自在悠闲。回到六号馆,再看我们的展台,那真是没有办法相比,迎面看到一个展台的老兄正在睡觉——气氛相当凝重、呆滞,毫无活泼的气氛。气氛不活泼还能指望思维活跃吗?
可以这样说,法兰克福书展的公众开放日就是公众的节日,参观的人摩肩接踵。我们最有体会,不论是在广场上还是在三号馆里,要想从容拍张照片,那是相当不容易的。有的时候,只好看着好的背景而长吁短叹——人太多了。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不仅成年人脚步匆匆参与书展,就连孩子也欢天喜地尽情地玩耍。真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