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在中国行游记旅游白马寺南街龙门石窟 |
二月二十八日,春雨霏霏,潮湿氤氲的空气中带着些许凉意。穿一身牛仔套裙,脖子上缠一条围巾,随着学校的女同胞,上了早已候在校园里的旅游车,开始了为期两天的河南之旅。
因此行时间仅有周末两天,故仅计划三个去处:河南南街、龙门石窟及白马寺。
车一上京珠高速公路,心情便晴朗起来。满眼一片开阔的世界,车外是一掠而过的春风及无垠的田野,禁锢了一冬的心犹如纸鸢,无所羁绊。把自己完完全全交给这个假日,这份轻松与惬意不是任何时候都有的。
一、南街之夜
晚上十点,抵达河南临颍南街村。
此次来南街是我第二次了。记得去年夏令营,也是在南街,我与学生在骄阳下走遍了南街的每一个角落。在毛家餐馆里,学生与外国人进行对话,博得校长的称赞……这些记忆随着南街闪烁的霓虹一点点释放出来,放射出耀眼的光彩。在这流光溢彩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南街人朴实的哲学:这个世界是傻子的世界。
就是在去年,南街村的干部来到武汉,他们不是游山玩水、观光旅游,而是走遍武汉的大街小巷,吃遍了武汉街头的饭馆里的热干面。几个月后,南街的热干面就销往了全国各地。这就是南街的一群傻子,他们用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改变创造着生活。
宽敞的广场,洁净的街道,使走在深夜南街的我们不忍大声喧哗。同伴说,我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南街居民楼没有防盗网。一看,果真如此。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南街民风淳朴,这是一座不设城防的都市村庄,然而,他们又时时用精神武装着自己,用信念坚定着自己美好的追求。望着从窗口映出的一片片温馨的光,我想:南街人在奋斗的同时,也在享受着生活,就像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与他们一起静静享受着这夜的美好。
二、龙门石窟
早上六点,告别南街,车又上了京珠线,向洛阳方向驶去。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据考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一个王朝在此设立国都,建都史长达1529年,是中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隋唐盛世时,洛阳人口百万。当这座历史古都扑入我的视野时,我宛若看到了当时的繁华。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每年的四月十五至二十五日,为洛阳的牡丹花会。此时来,有人认为或许早了一点。牡丹虽未开,洛阳却有色。因为在洛阳,还有更美的花,一朵艺术奇葩——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伊河两岸的悬崖峭壁上,是我国著名的古代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龙门两山对峙,彼此成为对方的风景。满山翠柏,飞瀑流泉,长桥卧空。当我还未与这艺术瑰宝零距离接触,仅仅走进这大自然时,就陶醉其中了。坐在伊河的石凳上,嘴里衔一根嫩绿的柳枝,望着同伴们拾级而上,于是,在他们身后,摄下攀登的姿态。
加入游人行列,我走近了。
潜溪寺、宾阳三洞、摩崖三佛、万佛洞、莲花洞……我一步步走近,走进。我看到了凝固千年的微笑与姿态,我看到了平静安详的眼神,在与他们长久的对视凝望中,我的耳边只有伊河潺潺流动的水声……我试着用手去触摸他们,他们冰凉坚固,我看到了雕琢的痕迹,虽然有的已被时间这无情的溶剂浸泡后风化,但是,我仍然看到了雕琢的痕迹。此时,我的耳边又是叮当铿锵声一片,我仿佛看到了一群人:他们正光着晒得红黑的脊背,腰间系一根悬绳,在单调的敲打声中铸造着永恒。
窟龛2300多个,造像11万尊,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80余座……历经六个朝代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的龙门石窟,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散发出夺目的光彩。它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当之无愧。
拾级而上,在柳枝的团团绿意中,耳朵捕捉着对岸若隐若现的佛乐,心,一下子变得宁静起来。徜徉在伊河的漫氺桥上,拿出相机,把龙门石窟西山全景留在了底片上。我怀疑,在同伴灿烂笑脸的背后,摄下的,或许还有莲花洞里那翩然舞动的长袖……
三、白马之神
过了桥,龙门东山上香山寺的清幽雅静在檀香中隐隐扑鼻而来。唐朝诗人白居易也曾钟情于此,自号“香山居士”。此处名山名寺名人,真乃相得益彰。
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
出了龙门,在步行街上买了一套蜡染民族服装及民间剪纸。吃过饭后,又上了车,车向洛阳城东方向驶去。
白马寺位于城东十二公里处,是中国的第一座佛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它被称为中国佛教的祖庭(祖师之庭院)和释源(佛教的发源地),因佛经是用白马驮回,故命名为白马寺。
来到佛教的发源地,我的心是虔诚的。在寺庙门口买了几柱香,径直进去,赵朴初先生所题的“白马寺”三个字映入眼帘。庙门口两侧的两匹石雕白马,敦厚中又有一种空灵之气。
庭院深深深几许。在白马寺最里面的一个大殿里,我看到了这样一幅对联: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
佛门广大不渡无缘之人
望着那被重塑金身的弥勒,他的笑,让我觉出自己的渺小,虔诚拜倒在他的脚下。
退出大殿,殿下的那株双藤缠着的一千五百多年的古树使我震撼,撕裂的树皮,我宛若看到了它曾光洁美丽的青春,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它竟能裸露这伤口,还有这千年古藤,与它相伴相依……
凝望那石雕白马,我感觉它跃动起来,它,又何尝不似这缠树之藤?因为,我看到了它背上那神秘的佛经……
天,渐渐暗了下来。
我们的车已在归程之中。中途,同伴们吵着下车在一家唐三彩的店铺前停下来。不到十分钟,竟一人扛上来一匹陶瓷白马,说是拿回家放在客厅里。
暮色中,我们,还有这马,向家乡飞驰而去……
(注:此文作于2004年初。从妈妈家箱子里偶然翻出来,现在存在博客里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