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山大学,做“大学问家”
(2009-08-25 18:06:37)
标签:
大学问家中山大学口号中国杂谈 |
分类: 墙角视界 |
“大学问家”是迷信权威
季羡林、任继愈两位大师走了之后,国人突然惊慌失措,发现我们没有了精神偶像,没有了大师。在纷纷扰扰的讨论中,人大的“国学研究院”已经被抛到记忆的角落中了。不过我们的“教育家”们并不甘心,这不,中山大学又要培养“大学问家”了。
8月24日,中山大学传出消息,今秋新创立博雅学院只为精心打造“大学问家”。将从8000学生中精选30人,整整4年只学习古汉语、古希腊语、拉丁语、中国文明、西方文明等课程,学生不属于任何院系且没有专业,毕业后获得哲学(博雅)专业学位。(《京华时报》8月25日)
中山大学的做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所谓的“大学问家”实在是雷人了一点。不给学生分专业,让他们只学习某几种课程,其实也算是一种进步,毕竟传统的教育只是为了灌输知识,把学生变成一个个没脑子的机械动物。不过,“大学问家”实在不是说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如果这玩意能够批量生产,那么中国的“大学问家”在数量上就会是世界之最。
现在的大学根本就不是做学问的地方,也不是尊重学问学术的地方。一个张口闭口要培养“大学问家”的学校,能有多少学问?一个“大学问家”的口号,凸现的是中国教育机构迷失的现状。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独立思考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者、勇于担当责任的社会公民,而不是标榜那些带有威权性质的大而空的口号。对权威的顶礼膜拜本身就是大学教育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