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w690/0019Ghxozy6RsmuzrJK08&690
《连升店》 萧润年
饰 店家 、萧润德
饰 王明芳
“读图”是摄影师的一门功课,说白了就是要多看图,通过读图开阔摄影师的眼界,在分析别人照片得失的同时,自己也能思考和反思,从而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前段时间有朋友推荐我看某摄影家拍摄的京剧舞台摄影集,我当然十分乐意,专门买来一本,可拿到手翻了翻就束之高阁了。究其原因,是我不认同这位摄影家拍摄京剧的方法,既看不出他镜头里的京剧有什么美,更不知道他要表现的是什么。
比如我看到一张《白蛇传》“水斗”一场的片子:纯黑色的舞台背景,白素贞在耍一面红色的旗子,旗子在飘动,挡住了人物的大半个脸,只露出一只眼睛,而且是拍“糊”(虚)了。看这样的片子,就知道摄影师对京剧完全不了解。从画面呈现来看,黑背景、白色的服装、红色的旗子,色彩配搭是不错的,但除此以外就再读不出更多内容了。
其实京剧的舞台呈现是十分强调完整性的,从头到脚全要讲究一个“顺”字,即协调美观,而且要符合角色的身份、情绪,与此同时还要体现美。解放前的老剧照,大部分都是全身儿的,其实就是要表现演员的整体风貌,身上是否顺溜,神气好不好,脸上是否有戏,是通过剧照评价演员的最重要的三条标准,同时,这三条在审美上也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戏曲舞台摄影如果把上述三条都拍没了,而在对京剧没有深刻认识的前提下去定格一些自认为很“艺术”的画面,这无异于盲人摸象,我认为是一种“审美碎片化”。戏曲舞台摄影师在拍摄时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多,而且要在众多应注意的内容中找到一个交叉点,如前边《白蛇传》的剧照,是绝不能只看到红旗飘摆就按快门的。
人像摄影师都要研究让拍摄对象“摆姿”问题,这类教程极多,也算是一门学问。由此足见拍人像并非任何姿态都适合定格,好的姿态可以让拍摄对象更美,同时也会方便摄影师构图。戏曲舞台摄影都是演出过程中的抓拍,到底演员在什么状态下最适合定格,难道不该好好研究一下吗?《连升店》这张剧照,就是要在定格在一个妥帖的瞬间,在这一刻,通过演员的眼神和表情,表现出剧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外化出来的内心活动。
拍摄参数:光圈F4,速度:1/250秒,焦距:200,感光度(ISO):400,补偿曝光:0,测光方式:点测光。
本文发表在《中国京剧》杂志2015年第四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