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6/mw690/0019Ghxozy6S354r1394f&690
京剧《李逵探母》 张兰
饰 李母
一些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总会有这样的误区,即器材至上,即要拍“高、大、上”的作品,必须是全画幅的高端单反;或数码摄影只要拍摄到位,可以不需要做后期处理。
舞台摄影对器材确实有一定要求,说得明确点儿就是得有一支中长焦镜头(短焦端在55mm或是55mm以上,长焦端在200mm或是200mm以上),否则我们无法把舞台上的人物拉近,无法清楚地表现舞台人物的神气、表情,这种舞台剧照显然是不能合格的。但有些朋友盲目追求全画幅、高像素,实际上极不理性的,如果不是为了去做大幅面、高精度的印刷,而只是为了在网上展示或者自己留念,我认为就没有必要去浪费大把金钱追这些“高端”。成熟的摄影师也绝对不会把画幅、像素来作为考量一张片子好坏的主要标准,而永远把“拍到了什么”作为首要标准,说白了就是“内容为王”。事实上很多高端国际摄影比赛的获奖作品大多数都是中低端相机拍摄的,可见任何器材都是由人来操纵的,决定照片成败的关键在于人。
再说后期处理的问题。从理论上讲,数码单反相机拍出来的片子是一定要做后期处理的。这是因为单反相机的使用者大部分都是专业人士或者准专业摄影发烧友,他们对于画质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厂商为相机预设了“三低”,即:低饱和度、低锐度、低对比度。这样能为拍出来的照片保留更多的细节,使摄影师可以获得更大的个性化润饰空间。因此使用单反相机而不会做后期处理,出来片子往往看上去有些发灰,感觉并不好。对于舞台摄影的后期处理,我认为必要但不能过度,一定要看上去自然。而那种移花接木式的后期也是不可取的,毕竟舞台摄影作品是有纪实性在里面的。
著名摄影大师尤素福·卡什曾说过,摄影师必须尽可能对他的被摄对象有更多的了解,以建立一种直接的心心相印的关系。因为只有心灵才是照相机真正的镜头。这句话用在戏曲舞台摄影领域也十分恰当,摄影师在解决了摄影基本技术层面的问题之后,最好多花些时间来研究研究戏曲本身。这张《李逵探母》的剧照,就是我用ASP-C画幅的单反相机拍摄的,它表达出了我所希望体现内容,对于舞台摄影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拍摄参数:光圈F4,速度:1/320秒,焦距:170,感光度(ISO):400,补偿曝光:0,测光方式:点测光。
注:本文发表在《中国京剧》杂志2015年第五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