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刀尖》:我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

(2011-11-15 09:56:23)
标签:

转载

分类: 随笔

《刀尖》:我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

 

 

[转载]《刀尖》:我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

因为新书《刀尖》的出版,这些天,媒体访问时反复提到一个问题“《刀尖》是不是你的谍战封笔之作?”

 

其实,我一向不大情愿用“谍战”两字来定位自己的作品,我通常更愿意说我作品是“特情小说”或“新智力小说”因为它们更多关乎的是侦听、破译、解密,和传统意义上的谍战并不对称。我笔下主人公多是技术侦察界的天才、精英,他们靠技术和智慧收集情报,而不是勇气和胆识,他们面对的“敌人”也不是刀枪和死亡,而是白色的墙壁和像死亡一样的宁静。传统谍战的主人公,往往要直面刀枪和死亡:死亡是他们每一次行动的主题。从这个角度说,《刀尖》才是我愿意坦然承认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谍战长篇因为《刀尖》的主角金深水、林婴婴他们就是这样的人,每一天,每一夜,他们与死亡只有一线之隔,一纸之薄,呼吸吐纳,都需小心,甚至一次眉轩色举的失神或一道不合时宜的喷嚏,都令自己人头落地。他们活在死神的影子里,一方面受到影子的威胁,一方面需要影子的掩护,犯了错没有侥幸,会在第一时间被敌人击为尘土。

 

是第一部,同时我也要说,是最后一部。

 

为什么?两个原因:一,现在写谍战特情的作品太多,当中不乏优秀之作,但也许更不缺追风、平庸之作,这个“品牌”被砸烂了;二,特情谍战类的东西我也写够了,积累的素材和创作冲动日渐少了,再写很难超越自己。

 

很显然,目前国内谍战文学已越来越浮夸、虚躁屈指可数的几部佳作外,多数作品内核被原材料所局限,外观被商业规则所绑架,导致实料焦槁,情节投机,人物单薄,历史观混乱,责任感缺失,留下的只有一个空洞的立意架子和一件华丽的谍战外衣。

 

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读者的不负责。

 

谍战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学类型,它应当有自己的基本使命感:尊重历史。

 

这也恰恰是我愿意承认《刀尖》是谍战小说的缘故:这里没有我的虚构,只有历史的回顾、再现。说来话长,这部作品从缘起到出版的整个过程长达30年。事情缘自1981727日,那是我认识王亚坤“首长”的日子,因为他的恩情,我才有幸被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录取。也是由此起,我才与神秘的特情领域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我哪里想到时隔20年后,王亚坤夫妇会带着整整一箱的档案(这是他们一份特殊的遗产),又一次为我带来一个机遇。可以说,他们不但是《刀尖》原始档案的提供者,也是改变我整个人生轨迹的人,无论从因缘的角度看,还是从平行宇宙的分叉点观测,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后来的麦家。

 

为了忠实还原这段特殊而珍贵的历史,我和王亚坤夫妇并肩作了整整8年。老实说我写的很累,改的更累。我从没有这么强烈和苛刻地要求自己去将这段真实的历史讲清楚让尘封了70年的传奇大白天下。因为,这是那些藏在历史暗角的沉默英雄们应得的荣誉和名节。

 

关于我和王亚坤夫妇的故事,线头太多,情感太丰沛,实不能以草草提及的形式告诉大家,我今后会郑重地单独写一篇专文,在此暂且打住。

 

我所要的重点是,这部作品取材于历史真实,里面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都有所依凭,有所肩负,并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这样的写作无疑更有点带着镣铐跳舞的感觉,但我坚信是有价值就是对历史真实、对先辈、对读者的最高程度的尊重。

 

也许是出于同一个原因,我在这部作品里做出了另一个努力,对一个写作者来说也许是很不易的努力:我放下了姿态,改变了腔调,希望从语言层面追求一种无障碍的阅读。也许可以说,《刀尖》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流畅最易读最好看的一本书我像克制抽烟一样,克制在这本书里使用难字、生字、涩词。我没有做过统计,但我想这部书里不会超过2000个汉字。就是说,只要你小学毕业,就可以轻松阅读这本书。我不想装深沉。我讨厌象牙塔。我相信读者的魅力。我希望让更多的读者能参与到我的写作中来,听到我写作的脚步声和心跳声。

 

那么,难道这是一次在历史还原上呕心沥血的征途,却在叙述语言上轻车简从的驰骋吗?我想不是。易读的未必易写,文学诉求和结构举张是一个写作者敏感而能体会到的东西,唯独叙述风格不是,无论是简朴平浅的语言还是花团锦簇的语言,都是每个写作者最原始的表述手段,有时候,甚至是一难以驾驭的猛兽。对某些写作者来说,通俗,有时也是一道天大的坎。其实,通俗比深奥的高雅更难。如果有机会,我会好好回顾一下自己在改变叙述技巧时遇到的那些艰难。

 

这本书有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耗时八年去研究同一个历史事件的档案和材料,第一次在创作过程中反复征询当事人的意见而不是封闭式地写作,第一次使用第一人称,第一次采取零阅读障碍的口语化叙述,甚至第一次坦然承认这是一本“谍战小说”。但,这确实也是我的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写这类型的故事。说真的,写作的兴奋点已经转移。在我心里,一直有一个从年时就埋下的梦,一个平凡又神奇的故事,一直伴我成长至今令我梦牵情绕。所以,这两年我要让自己好好休息一下,去琢磨一下它,关心一下它,希望有一天它能成为我的转型之作问世

 

《刀尖》已经在各大售书网站开放预售,《刀尖》的首发会也会在1120日于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对这个故事的原始面貌有兴趣的朋友,可到现场与我交流。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王亚坤夫妇和所有为这本书提供相关史料的朋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