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麦岸周瑟瑟花语安琪关于阿毛之诗歌变奏的研讨发言

(2010-07-06 12:18:57)
标签:

转载

分类: 活动

以下转自麦岸博客:火车变奏[转载]麦岸周瑟瑟花语安琪关于阿毛之诗歌变奏的研讨发言(2010-07-02 11:58:00)

标签: 阿毛 诗歌 变奏 驻校诗人 时尚 分类:访与谈
火车变奏

    看得出,阿毛偏爱火车这一意象,在最新诗集《变奏》中,专门有一辑,就叫《纸上铁轨》。之前,阿毛还出过一本散文集《影像的火车》。诗里的火车,散文里的火车,我想,她的小说中,估计也有一列火车,划过声声汽笛,开往春天。                                                                                    我们知道,在有了火车之后,人类才有了普遍意义上的“旅行”,才有了LV这类副产品。1840年工程师查理特里维西克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铁轨上行驶的蒸汽火车,当然,很不幸,因为火车的笨重压垮了铁轨。

    两年之后的1842年,波德莱尔写下了《恶之花》中的二十多首诗,感伤怀旧的他还写过不少“候车室里的诗”。“现代性”一词,也是由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一文中首次提出,他用一种“偶然的、短暂的、瞬间的美”来对抗永恒之美。

    我们可以说,火车与工业文明、城市化、现代意义的诗歌,乃是一道驶向我们的,字里行间奔跑着的火车,某种意义上,正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个“母体”。阿毛笔下的火车,也正是穿行于人类文明症候与生活细部之隧道的形象隐喻。

   “哐当,哐当哐当,……”阿毛的火车在纸上轰鸣,她的火车给我们“距离感、漂泊感、异质感……”,而距离感让我们找到美和亲切,漂泊感让我们找到返乡之路,异质感让我们找到迷失的自我。

    走在铁轨上的人,

    手提箱中的爱恨、

    生死教育。

    南北穿梭,阿毛应该常坐火车,慢车、动车、白日的火车、黑夜的火车……乘载着满身诗意与旅人的火车。“我还没出生,纸上就铺满铁轨”,宿命般的,她成为诗人,并要“在一列奔跑的火车上,/写出最好的作品。”像大地上,那铮亮的铁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转自周瑟瑟发自研讨会当天上午发来的电子邮箱,发件时间:2010年7月3日 11:15 (星期六)

 

尊敬的与会者:

  因我不能到会,特此发言表示祝贺。

  我认为:阿毛是新时期中国诗坛的一个重要的女诗人,我与她在80年代就认识,但我们同在一个城市,可从没见过面。是近20年后,在北京我们才见过两次。至今也就两次,可以说她是一个沉静的诗人,注重个人写作风格建立的诗人。她很少走动,可能天天在家里写作吧,这样的写作者让人敬佩。在武汉时,我还写过她的小说的评论,我看好她的诗的同时,也看好她的小说,可惜近年她小说写的不多了。其实,以她的写作才华,她在小说上应该可以成就更大,但近年她好像收手了。这我不理解,可能是她把自已的诗人身份看的很重吧,可喜的是近年她确实写出了一系列让人叫好的诗。这是她努力的结果。她这近20年的创作成就很大,除了诗歌,就是她的小说,有中短篇,有长篇,更有她的散文。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但她在各文体上都有收获。可见她是一个勤奋的作家。

  说到她的诗,我认为她是中国女性诗歌的一个重要的代表。她的诗真实地表达了她自已,以及一个时代在她身上的反应。她是一个真实的人,所以她的诗中有一种可贵的品质,那就是真实的抒情,这是被普遍丢掉的一种品质,在我们的诗歌创造中,要做到真实确实很难,但我读她的诗能读到真实。

  同时,她的份量在于她把抒情的品格坚守得很纯正,她的诗中没有杂质,但有80年代的美学传承,有她个人近年在技术层面上的突破,这是令人欣喜的。所以,要研究她的诗,必须从80年代的美学中找出口,她懂得坚守自已,不放弃80年代的纯正理想,在她的诗中我时常能读出她的善良与柔软,她是一个温和的人,是一个善解人意的知识女性,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美德,她与人为善,睐着一双迷人的小睛睛,其实她的眼睛很大,只是喜欢笑睐睐的看着这个混乱的世界,她话不多,但说起话来就能很准确地说中要害,我虽与她见面交流很少,但可以看出她是个简单的人,她生活幸福,正是创作的黄金时期,她到北京后又写出了更有艺术高度的诗,比她在武汉时更有纵深感。她进入首师大时,我们交谈过,她雄心勃勃,有一系列的创作计划,一年过去了,她的成绩有目共睹,她沉下来了,她写出新东西来了。其实,我认为,武汉更适合她,那是一座水边的美丽城市,阿毛是属于江汉平原的,她的家乡仙桃很美,江汉平原多么温暖,武汉是多么真实啊,所以我倒认为她如果回到武汉,应该更适合她。

   我读阿毛的诗,更多的是获得了一种纯净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向真的力量。

                                                                               周瑟瑟

(周瑟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ouse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选自花语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197ac0100k3pu.html

 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研讨会(图配文)

[转载]麦岸周瑟瑟花语安琪关于阿毛之诗歌变奏的研讨发言(2010-07-03 23:55:46) 转载
7月3日,首师大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应邀前来参加研讨会的有:北塔,树才,刘士杰,杨晓民,阿毛,谢冕,吴思敬,刘福春,张清华,王光明,王家新,孙晓娅,李桂杰,候马(缺席),李志强,蓝野,千里烟,林童,娜仁琪琪格,张力群,安琪,花语,夏雨,李轻松,哈森,林雪,邰筐,潇潇,唐朝辉,王夫刚,谭五昌,卧夫,林喜杰,陈亮,王士强,麦岸,连敏,谷禾,王妍丁,西渡(缺席),楚天舒,艾斐儿,罗雨,王觅,刘济华,刘欣,等专家、诗人、评论家一行几十人。会议由诗人、评论家吴思敬主持,大家就近年来阿毛的诗歌创作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从上午九点开始到十二点多结束,讨论气氛热烈。最后,驻校诗人阿毛发表了热情扬溢的答谢辞,并对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感谢!

 

《诗人阿毛是认真,友善和诚恳的人》(代评)

 

    作为诗人,同乡和阿毛的朋友,本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作为闺中好友,阿毛是为数不多感性真诚而本人又愿意交往的诗人之一。两年前本人在西安工作,来来回回往返于西安和武汉之间。有一年春节,大年初三,阿毛和她的爱人在武昌深夜的寒风中等我的镜头仍让我感动。那天,我从延安到西安,再从西安飞到武汉回家过春节。那晚阿毛亲自为我煮了面条,她边做饭边唱歌。我说唱得挺好,阿毛说,喜欢唱,但喜欢跑调,让我大笑。阿毛就是这样一个不做作,不矫饰,待人诚恳的人。我有好几次路过武汉,都是阿毛来接站。或者为我买票,回西安。

    09年11月,西安《诗选刊》下半月把最佳爱情诗人的桂冠评给了阿毛,颁奖的前一天,我打电话让阿毛把获奖感言赶紧写了发我邮箱,我们要做成幻灯片在颁奖现场播放。当时时间很紧,阿毛又要赶当晚的火车,但她还是很快写了出来。由于我们杂志社的网络不通,我又急着要,所以她在电话里念了她的获奖感言,我在电话的另一边作笔录。一边听一边记,我被她对爱情诗创作的诸多感想深深感动。领奖的当天,她又对自已的感言,进行了修改。她是一个认真的人,写作态度严谨。我想这是一个好的诗人能写出好诗的前提之一。

    阿毛的诗,辞锋犀利,视角独特。她超乎常人的第六感觉,让她常常能透过原本朴素的事物,捕捉常人不易发现的细节。她的诗像一把手术刀,为情感开刀,为现实把脉。她充满矛盾和誖论的爱情诗,扣人心弦而令人回味。她的诗充满了哲学,美学,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但言辞婉转。阿毛是一个发现者,也是一个对爱情执着的深度挖掘者。她的诗,有丝绸的柔软,也有着牛筋的韧性,构建的一个个颇具镜头感的语言国度,是她的天堂,也是她的地狱。这让她常常偏头疼,让她小小的身躯,常常因无法控制因头痛而产生的联想,在内心波澜起伏的悸动。

    她是一个内心充满激情的人,但她自律的性格,让她善于用标点控制节奏。那些标点,是她生活中的一个个拒绝和点头。拒绝是爱,点头也是爱,她说春天来了,我“仍然不会浪费雨水,和来历不明的暗示”,她还说“我是这最末一个欣赏者,因为我是最初那一个,纵容蓝色的缎带飘成大海,纵容笔下的文字预示你全部的成长”。

    我和阿毛是同乡,少年时代,我们同样成长于湖北仙桃。这个我病历中的祖籍,每年高考状元不少,但麻将之声更盛。这个好赌的城市,是充满矛盾的。这也让我和阿毛,在矛盾中,展现着我们各自不同的生活。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要把祝福送给我诗人阿毛,祝她永葆青春,越写越好!我还要把祝福送给自已,愿诗路漫长,而花朵芬芳。

 

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研讨会(图配文)
诗人,评论家云集:谭五昌,北塔,树才,杨晓民,阿毛,吴思敬,谢冕
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研讨会(图配文)
王光明,王家新,桂杰
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研讨会(图配文)
阿毛,吴思敬,刘福春,张清华,王光明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研讨会(图配文)
谢冕老师,花语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研讨会(图配文)
花语,诗人林雪
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研讨会(图配文)
评论家张力群,罗雨(诗人),霍俊明(诗人,评论家),谢冕(北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研讨会(图配文)

哈森,爱斐儿,阿毛,李轻松,花语,罗雨,娜仁琪琪格(真是花东东的一群女人)罗雨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研讨会(图配文)
阿毛,夏雨(从东北赶来的诗人)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研讨会(图配文)
树才老师,花语同学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197ac0100k3pu.html) - 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研讨会(图配文)_花语_新浪博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转自安琪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js8d.html

哈哈,我不同意安的部分观点:

1,不认为"女性诗人生命力不及男性",恰恰相反,我认为女性生命力更健旺!

2,我承认我的有些作品是很冷,但不认为有"暴力"!

3,另外我认为"表里如一"与"表里不一"既非褒义也非贬义,而是一种客观描述!我同意安"语言裂变"的说法,但不同意安的"每个女诗人都有精神分裂倾向"!

 

在首师大驻校诗人阿毛作品研讨会上的简短发言[转载]麦岸周瑟瑟花语安琪关于阿毛之诗歌变奏的研讨发言(2010-07-04 17:55:34)

 

                       安琪在首师大驻校诗人阿毛作品研讨会上的简短发言

                            (2010年7月3日,首师大国际文化大厦)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js8d.html) - 在首师大驻校诗人阿毛作品研讨会上的简短发言_中间代诗人安琪_新浪博客

1、每个女诗人都有精神分裂倾向,一个女人当她走向创作,就有着与世界的冲突、挣扎和紧张关系,分裂在所难免。不同的是这种分裂的表现形式,一种表里如一,一种表里不一。前者是人极端,作品也极端,人温和,作品也温和;阿毛在我看来是后者,人长得娇小,懂事,善解人意,作品却很暴力和冷,语言裂变的成分大。

2、女性写作和男性写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女性写作更多依凭直觉、感性,男性写作则是技巧、理性。或者说,女性写作自然生成的成分更多,男性写作制造的成分更大。这两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举例说,自然生成的可以有九寨沟这样伟丽的景色,也可以有不起眼的小土包,制造可以制造出金字塔、长城那样壮观的人工奇迹,也可以制造出拙劣的物件。因此这两种形态的写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论及创作延续力则自然生成者不及制造者来得生命力健旺,制造的人年龄越大技巧越纯熟制造的东西就会越了不起。这可以解释何以女性诗人生命力不及男性。阿毛2009年的作品开始有意识地往制造的方向走,虽然作品对读者心灵的冲击力不如前期,但这是一个方向。也是我的方向。 

(后记:2010年7月3日上午,应邀参加“首师大驻校诗人阿毛作品研讨会”,与会诗人、批评家40余人,发言者20余人。主持人吴思敬老师安排我最后一个发言时已经中午一点半了,知道大家饥肠辘辘,我只说两句话。后来吃饭时同桌诸位拿潇潇起哄,她发言时絮叨了半小时,其中,开场白五分钟(刘福春老师统计的),念阿毛的诗10分钟(我统计的)。潇潇同学也很自觉地自罚一杯。——安)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js8d.html) - 在首师大驻校诗人阿毛作品研讨会上的简短发言_中间代诗人安琪_新浪博客

雪在哪里不哭(附图)

前排左起:王光明,张清华,刘福春,王家新,吴思敬,阿毛,谢冕,刘士杰,杨晓民,谭五昌,树才
中排左起:哈森,李速,娜仁琪琪格,夏雨,李轻松,林雪,孙晓娅,潇潇,安琪,王妍丁,花语,爱斐儿,

          罗雨,王夫刚,北塔,王士强,陈亮
后排左起:卧夫,李志强,林童,霍俊明,刘济华,刘欣,楚天舒,邰筐,张力群,王觅,连敏,唐朝辉,麦岸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凡有谢冕老师出席的诗歌会议谢冕老师都是当然的合影主角。2010年7月3日,花语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