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俳句魅力

(2007-02-28 11:05:52)
分类: 评论
一、 俳句的起源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
  连歌是开始于十五世纪日本的一种诗歌,同中国近体诗联句相仿,是由多个作家一起共同创作出来的诗。它的第一句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称为发句,胁句为七、七句式的十四间,第3、第4句以后为前两种句式轮流反复,最后一句以七、七句式结束,称为结句。
  连歌是格调高雅、古典式的诗。连歌中承袭了中世的审美意识,其写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来创作出诗句。其后,连歌渐渐被一种称作“俳谐”的幽默诗而代替。
  俳谐和连歌一样,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诗行组合展开的诗。但是,俳谐将连歌讽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时髦的笑话。俳谐较多地使用谐音的俏皮话,而且喜欢使用连歌中没有用过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来作为题材。 
  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这就是“俳句”的起源。
  
  二、 俳句的格式
  
  俳句是一种有特定格式的诗歌。俳句的创作必须遵循两个基本规则:
  第一,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个字母组成,当然了,这是以日文为标准的。
  第二,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象“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另外,如“压岁钱”、“阳春面”这样的风俗习惯也多有应用。这些“季语”通常带着现代日本人民对于幼小时代或故乡的一种怀念眷恋之情。
  
  三、“俳圣”松尾芭蕉
  
  提到俳句,就不得不提到松尾芭蕉。芭蕉被日本人称为“俳圣”,他对日本俳句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松尾芭蕉(1644—1694)日本江户时候俳谐诗人。本名松尾宗房,别号桃青、泊船堂、钧月庵、风罗坊等。生于伊贺上野。他十岁开始做大将藤堂家的嗣子良忠的侍童。良忠师从北村季吟学习贞门俳谐,因此芭蕉也对贞门很亲近了。后来在江户,芭蕉写出了《谈林十百韵》,已经具有很明显的谈林俳谐风格。
  芭蕉在贞门、谈林两派成就的基础上把俳谐发展为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鲜明个性的庶民诗。他将以前以滑稽突梯为主、带有游戏成分的俳句提高到严肃的、以追求诗的意境美的作风上去。
  芭蕉的诗风可以用“闲寂风雅”四个字来概括。像他的名句《古池》就是通过闲寂的独特表现力来产生艺术的风雅美的:
  “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
  这首俳句描写了一只青蛙跳入古池的一刹那。在这一刹那,四周闲寂的静与青蛙跃入池塘的动完美的结合了起来。青蛙跳之前,一切是静的,青蛙跳之后,一切仍会恢复平静。表面上是无休无止的静,内面却蕴含着一种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和大自然的无穷的奥妙,以及作者内心的无比激情。飘溢着一股微妙的余情余韵和一股清寂幽玄的意境。
  下面再看一首芭蕉的《赏樱》:
  “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
  这首俳句了有了明显的生活气息,但是那股子闲寂依旧透过文字扑面而来。
  芭蕉还有一首《春雨》深受芥川龙之介推许:
  “春雨霏霏芳草径,飞蓬正茂盛。”
  
  四、与谢芜村和小林一茶
  
  芭蕉之后,最出名的俳句诗人莫过于与谢芜村与小林一茶。
  与谢芜村(1716—1783)日本俳句诗人、画家。少年时代即爱好艺术。二十岁前后丧失家产,漂泊至江户,拜师学习俳谐,寄寓于芭蕉传人早野马人的夜半亭,为江户俳坛所瞩目。以后十年间游历各地,致力学画。后名声大震。一七五七年成家,恢复俳谐创作。一七六七年断承夜半亭俳号,发展成为一代宗匠。他提倡“离俗论”,反对耽于私情、沾染庸俗风气的俳谐,致力于“回到芭蕉去”。
  芜村的俳句,擅长对自然景物作细致的观察,作写生式的描写。作风以绚烂华美见长。
 
 
松尾芭蕉(1644~1694)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俳句大师,又被称为日本“俳圣
”,据说他不长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大自然跋涉中度过的。在网上搜寻他的作品,有几首我比较喜欢:
和歌浦:春将归,鸟啼鱼落泪.
伊势山田:春月夜,暂且逗留花蕊上.
伏见西岸寺遇任口上人:请将伏见桃花露,滴落我衣襟.
清泷眺望:松叶青青,散落清泷波心.
十五夜:迷蒙马背眠,月随残梦天边远,淡淡起茶烟.
秋杂:江户客居已十霜,便指是故乡.
在奥州高馆:长夏草木深,武士当年梦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