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十三陵 大明王朝的依稀背影

(2012-03-22 20:52:15)
标签:

十三陵

长陵

旅游

明十三陵 <wbr>大明王朝的依稀背影


                                                     文/诗韵梦寻 部分图片:陈卓

 

明十三陵建造于公元15~ 17世纪的明朝,创建者是明朝第二代皇帝明成祖朱棣。明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完整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如果说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为人们展开了一部雄浑的明史交响乐,明十三陵,就是这部明史中每一段或激昂或平庸的小节尘埃落定的最后时分。虽然这次我只走进永陵和定陵,但我知道,中国最后一个汉族政权不同性格的十三位皇帝,就在我脚下的悲凉的黄土中,默默的沉睡着,十三陵,就是明朝历史在建筑上的投影,也许浩淼无边,也许神秘莫测,也许人云亦云,但无论如何,不会随着建筑的倾颓而被人遗忘。

 

永陵明世宗 嘉靖王朝的第一配角

走进尚未开放的永陵,历史的烈风扑来,席卷着厚重的尘埃:嘉靖王朝,明史中最扑朔迷离,最风云诡谲的时代,严嵩海瑞戚继光李时珍并存的时代,喜怒无常的明世宗朱厚熜,也许,是这个时代的主人,但也许,只是众多传奇的小小配角。

明十三陵 <wbr>大明王朝的依稀背影

明十三陵 <wbr>大明王朝的依稀背影

永陵位于长陵东南1.5公里的阳翠岭,工程始于1535年,工期历时12年,占地面积25万多平方米,是整个陵区除长陵后外规模最大、修建时间最长的一座陵园。“从(进宫)这一天起,明代历史上最为聪明,心眼最多的嘉靖皇帝开始了他长达四十余年的统治,前面等待着他的,将是无数的考验和折磨”这是当年明月在《明朝这些事儿》中对朱厚熜即位的生动描述,这个15岁的孩子,以一种传奇的方式登上历史舞台,然后,便以他自己的方式,在漫长的45年内,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或许不算光彩,但绝对无可复制的“个性化传奇”。

站在永陵的大门前,陡然的空旷和寂寥,就在我面前,在高耸飞檐、繁复的雕饰、辉煌的色彩中展开,由于永陵和长陵一样,是皇帝生前修建,特别是明楼斗拱和榜额全部采用石材制成,至今完好无损,其珍贵花斑石城垛,整个十三陵景区独此一家,明楼内圣号碑上书“世宗肃皇帝之陵”大字,碑趺为上小下大的五级方台,其上雕刻双龙戏珠、海浪云朵图案,精美绝伦。《帝陵图说》载:永陵外罗城“垣石坚厚,壮大完固,虽孝陵所未尝有”

明十三陵 <wbr>大明王朝的依稀背影

明十三陵 <wbr>大明王朝的依稀背影

但是否,每天夜晚在陵区嘤嘤哭泣的,是无数未成年冤死宫女凄婉的芳魂?

1542年深秋的一个凌晨,乾清宫,朱厚熜还在暖阁中熟睡,但身边的宫女已经开始动手了:有的用一块黄绫抹布狠狠的蒙上他的面部,有的用力掐住他的脖子,有的直接向他颈上拴绳套,同时用力拉绳套……虽然谋杀最终功败垂成,以十数位宫女甚至宫嫔被凌迟告终,但“壬寅宫变”从此写入历史,成为中国正史记载屈指可数的宫女谋杀皇帝事件的代名词——但如果不是朱厚痴熜用幼女月经制作“长生不老”的丸药,葬送了无数少女的青春和生命,这些从来没有走出过宫门弱女子,又怎么会铤而走险?

明十三陵 <wbr>大明王朝的依稀背影

明十三陵 <wbr>大明王朝的依稀背影

朱厚熜从此搬离了乾清宫,但并没有放弃长生不老的梦想,当他的大臣勾心斗角几至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时,这位大权下放,悠哉游哉的皇帝,一心一意的,要把他的长生陵园打造成至极舒适,至极奢华,“把享乐进行到底”。据说,他曾12次亲临工地,永陵的很多细节超过长陵,子孙们那些“花架子工程”更是完全不具可比性,永陵宝城近似为圆形,直径高达252米,花斑纹石做工极细,“滑泽如新,微尘不能染”、“光焰灼人”,堪称明十三陵 “狠抓质量,精益求精”的典范,甚至还开设了在陵园修建外罗城的先河。

万事俱备,朱厚熜心满意足,1566年,59岁的他,回到了阔别20余年的乾清宫,但也许,凌迟惨死的宫女们,就在那里执着的等待着他,第二天,他再也没有起来,直至走进永陵,这个最终的绵长归宿。如果真有所谓四维空间,他的灵魂,也许,就在我面前,就在陵墓内外飘忽不定的时空长廊里游弋,千秋功过,听任后人评说。

 

长陵明成祖:明君暴君的争议 在地下继续

北京,据我们现代生活最近的古都历史,我们常常说,它有800年建都史,但实际上,北京作为汉族政权的都城,则是由明成祖朱棣开始。至今,史学界关于明成祖互相矛盾的传说各执一词,但抛却单纯的黑和白、对和错,政权纷争、历史疑案、忠奸善恶,最终结果,是他以靖难为名力克明惠帝朱允炆并迁都北京,使边疆小城一跃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明十三陵 <wbr>大明王朝的依稀背影

长陵是明十三陵中的第一座陵,占地10公顷,是朱棣和徐皇后的合葬墓,是朱棣建北京皇宫(故宫)的第三年(公元1409年)自建的“寿宫”。陵园规模宏大,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也是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保存最完好的陵墓。虽然陵园内有整整十三个陵墓,但只有长陵、永陵、定陵是皇帝在位时不惜花费巨额人力物力兴建,其规模自然非同一般。

十三陵中每座陵墓基本都有供奉牌位和举行祭祀活动的祾恩殿,但长陵的祾恩殿,是保存最完好,也是最具气势的殿宇,它,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殿面阔九间,66.75米,进深五间, 29.31米,殿面阔度超过了故宫太和殿。这里的用料也比太和殿更讲究:几十根高大威严的金丝楠木大柱承托着2300平方米的重檐庑殿顶,中央四根大柱的直径达1.17米,高约23米,形体之大,在建筑史上绝无仅有。在中国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据说和坤抄家的罪名,就是把金丝楠木用于碧纱橱、栏杆等装饰而已!

明十三陵 <wbr>大明王朝的依稀背影

走进第三进院落,便到了每座陵墓的标志——明楼,然后便是朱棣最终的归宿——宝城。明代陵寝封土都采取宝城、宝顶的形式,其建筑方法是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在砖城内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即为“宝顶”。宝城、宝顶和明楼构成一个整体,既实用,又显得陵寝庄严肃穆、神秘莫测。据说,如果宝城不不是是伪装,宝顶之前,明楼之后就是地下宫殿的隧道口,通往帝后最终沉睡的地方。

明十三陵 <wbr>大明王朝的依稀背影

明十三陵 <wbr>大明王朝的依稀背影

长陵的地宫尚未打开,但定陵地宫出土的精美文物复制品,都在祾恩殿中陈列着,虽经数百年岁月洗礼,仍然华美而璀璨,金翼善冠金冠高24厘米,后山高22厘米,冠高14.7厘米,冠口径20.5厘米,重826克,全部用细如丝发的金丝编结焊接制成。冠顶的二龙戏珠中的龙头呈半浮雕形,形象逼真、线条流畅、纹路清晰均匀,飘逸自如。两位皇后的随葬品亦毫不逊色。定陵中出土了四顶皇后戴的凤冠,均用黄金、珍珠和宝石等高档材质编织而成。宝石最多的一顶上有128块,最少的95块;珍珠最多的则5449颗,最少的3426颗,最重者2905克,最轻者2165克,它们的意义,早已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材质与工艺的价值,而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是民族精神凝结而成的璀璨瑰宝,当然,它们每个细节之间,也隐藏着许多或神秘、或悲喜的尘烟往事,等着我们去一一探究,那是一个不能罢手的过程,无数历史界文物界的先驱者,为其穷其一生,无怨无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