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诗韵梦寻
翻开《HOTEL+TRAVEL行+》,我仿佛走进中国精品酒店的旅程,精美的图片和流畅的文字,让我如同身临其境,尽享来自精品酒店深处的至极体验。或者“在生命中最特殊的北京之旅中成为中国皇帝”;或者在厚重历史的伴随下,品味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散淡情怀,或者,在绿色山林演绎的浪漫风景中,重温隐逸闲适的豆蔻华年。中国精品酒店为数不多,然而,每个精品酒店都是一个有灵性的生命,或奔放、或绚丽、或淡雅;当它们发挥到极致、透彻心扉时,不就成为完美的化身?
酒店,是我们出行在外的另一个家。旅行的最重要目的之一,便是感受目的地的文化和氛围,继而放松心灵、收获经历——如亨利•詹姆斯所说“酒店,是都市文明的同义词——如今,单纯“标准”与“豪华”已经不能给在酒店中找寻乐趣的客人更多吸引力或想像空间,如果我对旅途居所的要求可以用设计、时尚、有个性、不烦琐、当地感觉这些形容词约束和界定,那么精品酒店,即“Boutique
Hotel”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比其他酒店旅舍更像家的港湾。在《HOTEL+TRAVEL行+》中,精品酒店有可能是别墅、可能是庄园,可能是山居,未必呈现原汁原味的本土风格特征,却以更具创造力的思维、更具颠覆感的创意将地域文化、历史内涵、人性温情、时尚设计、前卫艺术等元素渗透进酒店的每个细节,打造出高度个性化的低调奢华,将酒店“故事”娓娓道来。
天马行空、中西合璧的设计,以及无处不在的先锋艺术品,是精品酒店最突出的“故事”之一,虽然每本《HOTEL+TRAVEL行+》均厚达200余页,但无论我翻开哪一页,都不会在任意两张图片中找到雷同风格:这边是南洋木质材料配冷色调桌椅,那边是维多利亚家具配合中国传统书架,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后现代抽象元素和经典民族风韵,以及各种线条组合配合的光晕铺陈,交织的直线与独立的弧线、稳重内敛的优雅和新颖有趣的时尚潮流,就在同一空间结构内和谐共舞,又和酒店想要表达的审美艺术主题如影随形。
然而,无论精品酒店风格是否特立独行,都会以时尚前卫的视角,充分解读所在地域的历史底蕴、艺术风格,地理和人文环境,甚至连装饰材料也会尽量取材于当地特有的物产——这也是酒店“故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丽江翰院壹号”精美的中式仿古彩绘家私,与细致雕花的欧式壁炉和镀金化妆镜珠联璧合,犹如一朵朵盛开在记忆深处的璀璨花朵,穿越时光的藩篱,使整个房间充满令人目眩的惊艳华丽。
“李家庄”欧式风格的红砖主楼则源于鸦片战争后“公共租界”时期,望着书中的图片和介绍,我已经仿佛已穿越到某年某月的老宅,走进三十年代海上花园灯火迷离、晓风残月的浑然天成。
同时,精品酒店绝非设计酒店的迷你版,由于房间数量有限,“万豪、凯悦、希尔顿……很多精品酒店采用的是管家式服务,服务人员与客房的比例甚至达到3:1”,它们,会为客人提供量身定做的周到服务,打造最细腻的生活体验“故事”。“皇家驿栈”以中国皇帝命名的几十种房型设计均流畅简约,但每张桌子、每把椅子甚至每件装饰品,都是管理者经过精心考虑和设计后才挑选的,颜色、图案、形制将
“家”的温暖自如和舒适度运用得完美自如,甚至连睡床尺度都各不相同,而“十字水生态度假村”
亦将舒适与便利建立在环保基础上,把降低能源消耗、支持当地环境保护作为整体运营一部分,将自身打造成和南昆山自然生态圆满融合的生态旅游村庄,自然也成为“LOHAS”人群钟情的心灵憩息地。
世界因为多样而精彩。当许多国内外酒店集团大幅度扩张的时候,精品酒店经营者们却恪守着“小的,却是最好的”的生存法则,使每座精品酒店都成为无可替代、不可复制的传奇。正如《HOTEL+TRAVEL行+》在书中反复提及的话:“这是一个心随我动的年代,愈演愈烈的个性酒店,描写出每一个都市人生命中富有传奇色彩的梦想之居,将智者特立独行的个性完美惊艳演绎……酒店的每一个角落都散播着经营者对酒店的热情以及对旅行的理解,更体现着他们对生活的至高追求。客人住进这些酒店,住的是一份热情,一份体验,一份感悟”——这也许就是《HOTEL+TRAVEL行+》的办刊主旨,但不也是我梦想中的,最时尚最温馨的现代生活方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