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謇:“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

(2009-09-25 09:12:26)
标签:

张謇

实业救国

家国情怀

近代工商业

分类: 商业

浪漫理想通常不是企业家所固有、必须有的品质,因而,心里抱持某种大图景理想并为之操持往还的企业家,往往是极少数的卓越人物。20世纪初,儒商巨臂张謇在江苏南通以开设大生纱厂为肇始,开创出中国近代工商业的一代风气,他秉持“实业救国”的思想,耗费后半之心力,终为心目中开辟近代工商业以富国强民的抱负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直至今天,他的思想和当今企业家们所抱持的一种基本信念互相映照:工商发达则国家兴盛。

张謇:“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

张謇是晚清状元,然而他所施展的抱负,却推动了新兴的社会生产形态——新兴工商业时代的到来。他弃儒从商,正出于对新的社会思潮的前瞻。当时,“富国强兵”梦已经失落,“实业救国”成为志士的热望。张謇敏锐地认识到,“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由于具有非凡的国际视野,张謇从西方诸强国的崛起道路中领悟到,“欧美各国,工列专科,日本崛兴,先图工业。”

而兴办实业的关键落点,正是他的“棉铁主义”:“棉铁两业可以操经济界之全权”。他认为棉花与钢铁一为人民生活必需品,一为机器制造业所必需的,也是当时有较大利润空间的产业。由于对钢铁业不熟悉,于是他专心致力于棉纺织业。张謇他人生的灿烂时期也从办厂开始。从19世纪末到1926年的30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步步使之营建为中国工商业的典范。

然而,打破旧体制殊为不易,筹资难题始终折磨着张謇的经商人生,虽然是办新式企业,早期却仍需要官股的支撑;虽然引进西方先进的公司形式,采用董事会管理机制,但是30年间大生公司大小诸事的拿捏,却又往往维系于张謇一人身上,倚赖他在政商、民间的声名和交游能力,尽管他常常感到周旋其中的困苦疲累,却以惊人的隐忍来始终承担。大生公司兴盛之时的资产超过2000万两,是当时工商企业翘楚。在张謇的时代,美国总统柯立芝说出一句名言,“一国的事业系于企业”(The business of a nation is business) ,指明工商业乃是社会发展的根基,国家兴盛的路径依赖,便是工商业的羽翼丰满。这和张謇在内的中国新兴工商企业家的“实业救国”论可谓遥相呼应。

实业兴起之时,张謇着手把南通建设为“新世界的雏形”,兴办教育、筑路、植树、建商店洋楼、办戏剧,把南通改造成为中国的新兴模范城市。藉由办实业所奠定的经济基石,张謇才得以在南通一地小部分地实现了救国、富国的梦想和实验。

张謇的济世情怀,很大程度上归因为传统学者的本分,比同时期其他商人更多一层儒家的修养和品格。他的抱负不仅是实业的成功,更是为富国强民。张謇认为,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期望是要使得大多数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生活,“乃是我们儒生最大的责任”。

尽管“企业家”一词迟至1800年才在西方出现,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气质,在张謇这位中国首开风气的儒商身上,同样得到体现。企业家精神,作为个人或机构的显著的特性,不仅个性品格,具有最直接影响的行为。张謇的实业救国的思想、视野以及他以旧状元而转变为新式商人、近代企业主的身份演变,则体现出某种中国原生态的企业家精神。

然而,大生公司的黄金时代因为一战后的时代变局而渐渐失去市场,也因为张謇“以工厂办社会”而背上沉重负担,终于淡入历史。然而,作为中国新式工商业的开创者和管理经验的集大成者,并且卓有成效地践行“实业救国”,经历时代变迁之后,现今的中国工商业,仍可从张謇的一时一地一人的人生跌宕中,依稀找寻到一种精神的灯塔。By 陈标杰】(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