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弹《听松》
(2009-08-11 17:57:09)
标签:
古琴成公亮听松琴风杂谈 |
分类: 音乐 |
学弹琴曲《听松》,分几次总共用了三四小时,总算把两年前学了一半的这首改编琴曲弹下来了。这个曲子是南京古琴家成公亮老师改编、配指法的,原作是瞎子阿炳的同名二胡名作。《听松》所表达出的情感和精神,如成老师所述,“表达了一种刚毅不屈的精神、磅礴的气概和深沉的思索”。阿炳录音的3首二胡曲3首琵琶曲中,《二泉映月》一直最广为传颂,而《听松》的艺术价值、感染力丝毫不在其下。它的曲情是,乱世之中卧听松涛,悲愤之中心存刚强,哀而不伤,怒而不怨,艰难求索。
我孤陋寡闻,是听到成老师的琴曲后才知道阿炳这首二胡曲的,听了深受感染。成老师将它移植成古琴曲,认为这首二胡曲从风格、技法上非常适合古琴的演绎,简直可以颠倒过来,好像是以古琴曲来创作而放在二胡上演奏。
琴曲《听松》约3分钟,成老师融入其中的散板、跌宕、灵动的多样表达,集中地延续他擅长的广陵派技法风格。由喜欢而学弹,我每弹下来,都有积闷得以排遣、双手触感开放的畅快。此前学弹《忘忧》,也是如此。《听松》当是古琴界的打谱、移植的一个完美作品。
成老师的琴风淡定从容,琴如其人。个性和琴风融为一体而鲜明特别,老一辈琴家如管平湖、张子谦先生尤其如此。现在许多古琴达人,弹琴技术技巧高妙,但琴曲似乎总缺乏意气。西方乐器大多音量大,靠物理性的、精确的声响来构筑曲情,中国古琴音量小,更多地是意象地、文学性地表情达意,因此,有意气、有演奏者个性神采的琴曲,才生动灿烂。【By 陈标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