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十二点睡觉,没有任何期待的安睡,闹钟直指7点半。今早打开新闻,咦,怎么,德国意大利已经打完了?我原以为今晚呢。伪球迷本色啊。
法国巴西的下半场,我基本上是用嘴巴看的。皮球能控制星球,我却控制不了瞌睡虫在脑瓜里兴风作浪。
感受气氛,体验激情和悲喜,并且把对足球尚浅的了解和人分享。对伪球迷来说,看球的意义更在于此。看球,起因于一种唯恐被群体遗落的焦灼,被大众话题所疏远而孤寂落寞的忧虑。因而,伪球迷看球,带有被周遭潮流所裹挟之下的盲从,尽管这种盲从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
在过程得到享受,这很重要,因为大众焦点(通常是媒体造的)太多了,要是害怕被每一种热闹所疏离而去追风,那么不仅很累,而且越追越觉得掉队得太多。感觉你很享受的事物才去投入,去主动了解,并且享受到其中的趣味。伪球迷看球的趣味,在于和小众的朋友圈共同度过,分享啤酒,谈天。往大方面说,和所有的球迷有着共同的话题和关注,“融入”某种更大范围的社会交往,并且因为参与话题而仿佛感受到大交往中的自我存在,而后自我满足。在场,已经是终极效果。尽管这种社会交往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感觉,比较虚幻的,你还是你,世界数亿球迷没关你什么事儿。所以说,你感到享受,就去做好了,凭兴趣而动,纵然是一种盲从又何尝不可呢。
“超女”是另一场大众化的话题和热点,我从来不愿意去了解它,哪怕点开一个标题,或者看两分钟它的电视节目,就是因为我对此类娱乐不感冒,即是,我不觉得我去了解它会很享受。我不清楚那些“超女”追风者(当然尊重他们的选择)的收获得失是什么,但是我很享受于被“超女”的大众话题所抛弃,因为这意味着我没有背离自己的趣味去参与不喜欢的东西。当然,并不参与节目和追风,不意味着对“超女”现象不了解。作为整体的社会现象,它反映的社会变化仍是值得观察的。
世界杯将结束,而大众话题的焦点将一刻不停地被制造出来,琳琅满目,永远考验着人们的明辨力。每个人都明白社会生活中必须自我作主,但每个人都感叹过身不由己。这是缠绕不去的矛盾,只在自己能明辨和作出选择的时候,天平才倾向自己一边。当我眼皮垂落,只有嘴巴咧开着在看球的时候,要是我梦中还有意识,我当时一定很享受作为伪球迷,能看就看,不看就不看,随意。正如这会儿,我并不会因为错过凌晨的球赛而懊悔。有期待,有错落,只是平常生活轨迹。(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