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标杰
陈标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95
  • 关注人气: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聂政的乐教免疫力

(2006-06-30 01:45:33)
分类: 音乐
    琴曲《广陵散》的打谱和演奏,以50年代管平湖先生的演绎最为得其神髓,奔突激荡,刚烈沉雄。管先生打谱所据的《广陵散》出自1425年明代的《神奇秘谱》。琴界的一般共识是,这是依据汉代文学家、琴家蔡邕所作的“聂政刺韩王”曲演变而来。
    于是,有个小小的疑问来了。
    按照蔡邕的记述,该曲写战国壮士聂政刺韩王的故事。聂政尚在母腹时,其父为韩王铸剑,误了工期,被王所杀。聂政长成为愤青后,入宫刺杀韩王,失败,逃入深山。也是上天开眼,聂政竟然在山里遇到仙人,学弹琴。十年后,琴技天下有双(算上仙人吧),于是下山。“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对牛弹琴’其实应该理解为技艺高超)”,技惊远近。古琴票友韩王知道了,于是召聂政入宫为他演奏。聂壮士将刀藏在琴腹,趁着弹唱琴歌的当儿,取刀把韩王做了,而后也自己毁容自杀。
    后来多以这个故事来称道聂政的慷慨悲壮。我则觉得弹琴和报仇之间有着某些难以理解之处。
    琴乐为中和之乐,传承至今,绝大多数也是如此,而唯一表现犯上、杀伐的琴曲,也仅有《广陵散》而已。换句话说,从琴史上看,聂政十年练琴的时代,流传的基本都是修身养性、恬淡俊逸的琴曲,至于犯上作乱、激烈昂扬风格的琴曲,抱歉,还没有。
    另一个方面,音乐从来都具有教化功能,我觉得,陶醉于音乐的神髓的人,他的性格、情感、行为方式也必定在一定程度上为这种音乐所化、所浸染。弹琴既久,躁气渐消,心怀增广,宽容渐生。我是相信这样的。
    综合起来,问题就来了:聂政弹琴十年,技冠天下,而十年的琴乐的熏陶,竟然还没能减弱或消减他的满腹仇恨。为什么?
    最简单的回答是,聂政报仇的意志实在太强烈了,包括练琴在内,所有的修炼都是为了报仇,所以仇恨不会被琴乐所消融。
    如果这个答案是对的,那么意味着聂政每天都是怀着刻骨的仇恨,眼睛喷火地练琴。夸张一点地说,为了保持旺盛的复仇斗志,他还要喊口号:我要报仇!仇—仇—仇—(山谷回响)—
    不过,弹琴的一大基本要领是,心态一定要平和,松弛。紧张和杂念淤满心怀,琴绝难学好,更难说造就冠绝天下的琴家。
    我认为,像聂政这种在山里遇到神仙指点又苦练琴技十年的人,最可能已经被熏陶、驯化成剑术、琴技高超而又恬淡隐逸的世外高人,而不是杀人动机燃烧不息的阴谋家。当然,为父报仇是当时忠勇孝义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之一,这是应该承认的。我所不能明白的,琴对聂政修养的陶冶,历经十年而竟然丝毫没能消减他的刻骨仇恨。
    当然,蔡邕写的这个琴曲解题,把它当作小说得了,别当真。《史记》也写聂政,记述他是被政治斗争中的权贵用仪礼和金钱所感动而行刺韩王的刺客,也是彰显其忠孝侠义。 
    这个无所谓了,琴曲解题,自有其特定的题材做依据。
    这会儿提出的问题,只是就琴论琴,及其教化(浸染)功能而已。(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归于趣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