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暗影:落尽繁华的都城

标签:
汴京围魏救赵赵匡胤曾国藩 |
分类: 散记 |
对开封的印记,让我挥之不去的还是她的过往,和历经时光酿造的那坛“历史”。
历史,就是一坛南方的花雕酒,看似平淡,实则绵厚而渐烈。让喜欢她的我,不由自主地拜倒在她的味道里。
依临黄河的这个地域,大梁、汴京,甚至是东京,都是她最为华丽的霓裳。
小时候,一本本小人书,便走进了一处处别样的世界。爱不释手的样子,不是说我自小怎么爱看书,而是那个年代,书籍是个稀罕物,尤其是一本故事书,常让无数的孩童,在手间翻着烧饼。
就是这样的一本小人书,让我知道时间遥遥的那个战国时期,有一个国,是赫赫有名的“战国七雄”之一,她的都城,是令人向往的大梁。当时的魏国,称霸图强,据中原沃野而环视周遭。唱一曲“围魏救赵”,便汇聚了一世的枭雄来围观,孙膑,庞涓,田忌……那个时代的盖世英雄们趋之如骛。
我曾贪恋着汴梁的荣华,和她一百多年间的“京华烟云”。赵匡胤一手打造的都城汴京,成了富庶之地,首善之都,据说是那个时期世界上最为繁华的都城,按今天的说法就是幸福指数最高的地方了。
“高显宏丽,百美所具”,一代风流才子周邦彦极尽歌颂的《汴都赋》,让神宗皇帝欣悦无比,美丽都城的主人整天吟诵着——“大哉炎宋!帝眷所瞩。而此汴都,百嘉所毓。”神宗乐哉悠哉……
戎伍出身的赵匡胤,若一览此境,也当在天堂里纵横驰骋,遥想自己当年的英姿。他,谙熟攻城拔寨的谋略,轻描淡写的一出“陈桥兵变”,就让大好河山尽揽囊中,开启了大宋王朝。
他,更清醒地熟知,在枪杆子里抢下的政权,紧要的是刀枪需入库。他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完成了殚精竭虑的转变。
无疑,他是一个智者。重文抑武,一个跨马抡刀的武夫,在龙椅上思量最多的乃是江山社稷的稳固,他开启了图强富国的文治时代。
四大文明居其三的科学神话,从这里演绎。
富庶一方的都城,到处莺歌燕舞,升平盛世。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宋词歌赋,一时多少文坛豪杰,风生水起。
只是,赵匡胤矫枉必过正。尽废武功的苦果,是他始料不及的,也让自己的儿孙们苦不堪言。
北方辽朝为所欲为地肆掠,让北宋的末代皇帝们苟且偷生,成了阶下囚、儿皇帝。
金国完颜家族肆无忌惮地屠城,国破山河非,“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何处望神州?只好偏安于南国的临安,在纸糊的温柔乡里继续自己的脂粉生涯。
如果时光可以随意穿越,历史可以自由组合。将清醒一生,谨慎一世的曾国藩,位移到当时的汴京皇都,也许一个王朝的没落,不会那么凄凄惨惨戚戚。曾国藩曾说过,“盛时当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一个不光有抱负,还要有远景规划的中流砥柱,才能撑起一个时代的大船。
可惜,浮华如梦,大宋王朝在机遇的错位里,没有追寻到这样一位中流砥柱,终是被一瓢又一瓢的黄河水浇灭了旺盛的火焰,繁华的帝都也被一波又一波的洪流淹没,掩埋在黄土地里,一层一层的压实,铸就了七级浮屠般的炼狱。希望的芽,在这片故土上再也难以冒出来……
去过之后,才更加地怀念这座城的过往,过眼云烟般的美好时光。不知何时,她繁华落尽,一切成了纸上富贵。
一卷《清明上河图》和一册《东京梦华录》,便足以传承她明媚的前生,也暗影着她落魄的今世。
也许在这片时空里,用心复制打造的那个清明上河园,仅仅是她前生的写真而已。